(讀經)按聖經認識知識
〔讀經心得 153〕

自從夏娃受蛇誘騙,與亞當吃了善惡知識樹的果子墮落後,「知識」這字(詞)對我們信徒而言,幾乎變成「生命」的反義字,成為負面、消極的字眼。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為聖經中多次提及這字,且都用在正面、積極的意義上;新約共用這字二十六次(按《恢復本》),其中至少有十三次是用在積極、正面的方面,除最後三次是彼得用的,另外十次全是保羅題到。
先看舊約何西阿書四章一節下半:「耶和華要與這地的居民爭辯,因這地上無忠信、無恩慈,無人認識神。」末句可直譯作:無神的知識(no knowledge of God)。在原文這節裡的認識(名詞)與善惡知識樹的知識同字,可見無神的知識和無忠信、無恩慈一樣令神不悅。接下去在六節,神用更嚴厲的語氣說:「我的民因無那樣的認識(原文「知識」,下同)而滅絕;你棄掉那樣的認識,我也必棄掉你,使你不再給我作祭司;你既忘了你神的律法,我也必忘記你的兒女。」「那樣的認識」就是指一節的「神的知識」,也是指「神的律法」。這是何等嚴重的懲罰。我們若沒有對神的知識,也不認識神的律法,就是神的話,我們自己就不得作祭司事奉神,連我們的兒女都因沒有神話的教導、沒有神的知識而被神忘掉。這提醒我們不能只專一追求生命而忽略知識。那麼「生命」與「知識」如何共存呢?「生命」與「知識」是可共存不悖的,因為夏娃犯罪不在於知識本身,而在她違反了生命在先的原則。「生命」與「知識」的次序不能顛倒,否則就不合乎神生命的原則,這也就是為什麼神要阻斷生命樹的道路(創三22~24)。知識沒有生命是死的,只會叫人自高自大(林前八1);生命沒有知識也是危險的。
接續看新約,其中頭一次正面題及知識的是保羅,他對神的揀選讚美說,「深哉,神的豐富、智慧和知識!祂的判斷何其難測,祂的道路何其難尋!」(羅十一33)保羅在此沒有貶抑知識,可見知識本身絕不是負面、不該接觸或擁有的。他又說:「要你們的愛在充足的知識上並一切的辨識上,多而又多的洋溢,使你們能鑑賞那更美、不同的事,好叫你們純誠無過,直到基督的日子。」(腓一9,10)愛是生命的最高表現,可是它必須有知識和辨識作它的輔佐,否則基督徒就不能鑑賞(包括分辨)更美和不同的事,也不能純誠無過。同樣,彼得也說:「在美德上供應知識。」(彼後一5)美德是神聖生命的優越活出,但還不算完全,還得供應知識、加上知識才行。保羅也說,「認識基督那超越知識的愛。」(弗三19)其中「超越」一字,原文亦有極度和絕頂的意思。我們不該將它領會作在愛前,不需要知識,或知識淺薄,反倒是知識的極緻和頂點就是神聖的愛。保羅的意思,不僅不是不要知識,而是要在(神聖)生命裡發展知識到極緻,而顯出神的愛來。因此,保羅對知識和愛的觀點,與前述彼得後書一章五至七節,彼得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另外,在彼得後書一章二至十一節這段論到生命的長大與發展以進入神永遠的國的話中,三次提到「充分認識」(此字在七十士譯本相當於希伯來文的「知識」)神和主基督。可見生命長大的過程中,對神和基督的認識(即生命的知識)的重要,且要不斷增加、長進。這就是在新造裡,「新人照著創造他者的形像,漸漸更新,以致有充足的知識。」(西三10)出自生命的知識仍有它的地位和重要性,我們不應輕忽。
保羅在基督徒的實行方面,特別在以新約的職事與執事為主題的哥林多後書中,也題起知識,如,「以純潔、以知識、以恆忍、以恩慈、以聖別的靈、以無偽的愛。」(林後六6)這裡的「知識」是心思的事,「愛」是心的事。「聖別的靈」指使徒重生的靈。使徒的身體受鞭打,(5)心思有知識,心中有愛,他們在生活中用上了全人,包括體、魂和靈,為要完成他們的職事。他的愛是帶著行動的,就如他說:「但你們當在這恩典上也充盈滿溢,像你們在凡事上,在信心,在言語,在知識,在一切的熱誠,並在那出於我們而在你們裡面的愛心上,都充盈滿溢一樣。」(八7)這裡的「恩典」指將物質的東西供給缺乏的聖徒。信徒的這恩典,乃是神的恩典激發他們的結果。在供給聖徒的交通裡,使徒把四方的恩典指示我們:(一)神的恩典,賜給並激發馬其頓的信徒,使他們能慷慨的供給;(1,2)(二)使徒的恩典,准許信徒在供給缺乏聖徒的事上有分;(4)(三)信徒的恩典,供給缺乏者物質的東西;(6,7)(四)基督的恩典,就是祂為我們成了貧窮,叫我們可以成為富足。(9)這指明信徒把財物獻給主,不論是為著什麼目的,都絕對該是恩典的事,而不該是人的策動、「言語」或,口才。「出於」是指在信徒裡面的愛心,是從使徒注入的。由此兩節經文可以看出,我們的召會生活、行動、服事,都需要正確(生命裡長出)的知識。
最後,我們先引用彼得在他著作最末一句,「你們卻要在我們的主和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長大。」(彼後三18)這裡的「知識」置於「恩典」(神在基督裡作我們的享受)之後,表示它不是一般的知識,而是「生命的知識」,因其和「長大」有關聯。(註2,3)接著再引用保羅的話,作本文的總結,「你們已經脫去舊人,同舊人的行為,並且穿上了新人;這新人照著創造他者的形像漸漸更新,以致有充足的知識。」(西三9,10)保羅宣示,即使在新人裡,我們仍需要知識。
(董傳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