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主觀經歷有盼望的召會生活

〔讀經心得 152〕

 人在地上過生活,需要有盼望,才能活得快樂、有奮鬥目標。基督徒在地上活得喜樂、平安且有能力,更要有盼望;不僅是客觀、道理的,更該有具體、主觀的經歷目標,而有實際的意義和價值。使徒保羅在羅馬書十五章前段,題起「照著基督接納信徒」,其中有兩節經文特別講到「盼望」,(羅十五4,13)與我們經歷本書的結語-福音的成就,有重要的關聯;尤其和十六章論到眾召會之間的關切很有關係。值得我們注意、操練,並帶進召會生活中認真實行這兩處經文,使所在的地方召會滿有盼望和喜樂。

 頭一處,「從前所寫的,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使我們藉著忍耐,並藉著經書的鼓勵,可以得著盼望。但願那賜忍耐與鼓勵的神,叫你們照著基督耶穌,彼此思念相同的事,使你們同心合意,用同一的口,榮耀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與父。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神。」(4~7)這裡四節的「忍耐」和「鼓勵」(或作「安慰」,同字在林前十四章三節譯作「勉勵」),都是我們得著「盼望」的憑藉,但不是出自我們自己,而是出自「那賜忍耐與鼓勵的神」(5)。是我們真實學習、操練,在召會生活(從五、六節中,三次用「我們」,顯示這是團體的行為)裡接納信徒的要訣之一,就是「照著基督」。在四節特別題到聖經和其中的教訓(暗示,平日我們讀經和教訓的重要),但在五節的結語中,神卻以「基督耶穌」為召會生活的標準。要我們在召會生活中,一切都照著祂,而不以道理知識為準則,結果就有六節所說的「同心合意,用同一的口,榮耀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與父。」這裡的「同心合意」原文意,有同樣的心思、意志和目的。這就是我們在全人裡面是一,結果外面的說話也是一。當我們同心合意時,我們都「用同一的口」,說同樣的話。這與巴別的光景相反。在巴別,由於人類的分裂,他們的語言被變亂,成為許多不同的言語。(創十一7,9)要「同心同口」惟一的路,就是讓基督在我們的心裡和口中有地位作一切,使榮耀歸與神。接在「你們照著基督耶穌」之後,便是「彼此思念相同的事」(腓二2,5,三15,四2,8),然後才有「使我們同心合意」,以及最後「我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神。」這裡保羅將召會生活中最關鍵的四個重要的屬靈步驟-1.照著基督耶穌;2.思念相同的事;3.同心合意;4.彼此接納,依序列出,特別題醒我們(至少是「地方召會」),應該認真學習逐步依序「團體」(回應「你們」)操練、經歷、享受和實行這四個關鍵的屬靈步驟。最終就能在召會生活中,使榮耀(彰顯基督)歸與神。

 第二處,「但願那賜盼望的神,因信將一切喜樂平安充滿你們,使你們靠聖靈的能力,充盈滿溢的有盼望。」(13)這裡啟示,我們(信徒)的盼望,無論大小都來自「那賜盼望的神」的分賜。所以本節是前述經文中「盼望」的加強、總結。我們的神是那賜盼望的神,不是在道理裡,而是可「信」的,「就是所望之事的「質實」」,(來十一1)將一切喜樂平安充滿我們,是可以經歷和享受的。不僅如此,還使我們靠聖靈的能力,「凡事都能作」(腓四13),以致使我們真實地充盈滿溢的有盼望。這裡的「靠聖靈的能力」直譯,在聖靈的能力裡,暗示我們要有靈的能力,必須要主觀「信入」(客觀的信仰不夠)。這盼望絕不是指個人的,而是團體的,亦即召會的;不是表演、表面的,而是有主觀經歷的實際。

(董傳義)

上一篇下一篇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