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認識、經歷並運用神的話(三)
〔讀經心得 140〕
創世記三十五章是雅各後期經歷記載的最末一章,其後三十六章是記載以掃的後代;三十七章起,主要是記載約瑟的事蹟。三十五章,記載雅各已經過變化、較成熟時發生的事蹟,其最先一節是,「神對雅各說,起來,上伯特利去,住在那裡;要在那裡築一座壇給神,……」(創三五1)是很重要、常被引用的經文;而最後與雅各相關的一節是,「雅各來到他父親以撒那裡,到了基列亞巴的幔利,乃是亞伯拉罕和以撒寄居的地方;基列亞巴就是希伯崙。」(27)卻很少有人題及。我們讀經應注意到這節的重要,尤其對年長、老練的聖徒而言;這節中同時題到亞伯拉罕、以撤和雅各,這三位先輩常被神提到(出三6註1),在此似乎暗示,無論從父神、子神和靈神的經歷,最終都要到希伯崙,且都是他們晚年(預表生命接近成熟)居住過的地方。「幔利」和「希伯崙」這兩個地名的字義,都很有意義。
這三位先輩晚年住在此地,必定是有其屬靈的原因,我們要留意:幔利意精力充沛;希伯崙意聯合的基礎、交通、來往、友誼。這節的要義似乎在暗示我們,服事主多年,也讀經多遍的聖徒,要特別對「要住在希伯崙」的屬靈含意,就是要維持甚至加強與主的交通、來往和友誼,像老朋友一般,如亞伯拉罕為羅得代求,(十八23~33,22註1)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地呼求主(羅八15,十12~14),和「不住的禱告」,(帖前五17)這裡的「不住」(暗示,不重在外面,如跪下、定時、聚會等等,而是隨時、隨地、默默在靈裡),即在我們的靈裡,與神有不間斷的交通。這需要用剛強的靈(弗六18)堅定持續(羅十二12,西四2)。所以,我們要在重生的靈裡,與主「聯合」-接觸、交通、往來(不只打個招呼,或單方面交通)、建立友誼,接著也要安家在「幔利」,過(靈裡)精力充沛的生活,特別對力衰的年長聖徒。因此,我們的召會生活一定要住(安家)在希伯崙-藉讀經、禱告建立神人的友誼,才能從神得供應、被加強,過幔利-精力充沛的生活與工作。
李常受弟兄從1965年起,多次在特會或訓練中,教導我們如何「讀禱」或「禱讀」,(註:讀禱和禱讀的屬靈意義差別不大,稍加細分-讀禱是指先讀經,再自有感覺或蒙光照的經文,照此經文向主悔改、禱告、祈求,然後再重複讀此經文,繼續讀再禱,直到摸著主且與主有親密交通;而禱讀是由禱告開始,照靈題及某段經文,然後讀禱繼續)就是把讀經和禱告連接在一起,可惜我多年來雖有實行,卻沒有摸著其實際。直到近五、六年,我逐漸摸著竅門,較屬靈地說,就是藉讀禱把經文(神的話)和我們在禱告、祈求裡聯結並調和在一起,來操練而運用神的話(聖經中一小段蒙光照、有靈感神的話)向主禱告、祈求,使我們與主(即話)住在希伯崙,得著、摸著與主聯合、交通且建立友誼的秘訣。因為讀禱是我們操練、學習神人聯合、交通(來往)最容易、最簡單而有效的捷徑。因為讀經是神向人說話;禱告是人向神說話,而「讀禱」卻是神與人互相交通,和建立友誼的不二法門。請留意,單方面講話,不是交通,更不能算作聯合,所以光讀經或只單面禱告,當然談不上是交通,更不是聯合的基礎了。
以下我們用馬太福音十六章二十三、二十四節部分經文為例操練讀禱。先呼求主,哦!主耶穌,……直到靈裡發燒後,開始讀經文,「因為你不思念神的事,只思念人的事。……,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否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並跟從我。」(太十六23,24)數次(最好會背誦),然後把經文分成數段讀禱,如禱告,主啊!求你赦免我,我常思念自己的事,而不思念你的事,主啊!求你教我忘掉我自己的事,不關心我自己的事,轉向你的事,思念你的事;不過我真不知道你有什麼事(旨意)要我思念,只好再次求你赦免我沒有專注於你,也求你題醒我,該為你什麼事思念?我雖然不知道、說不出來,但我想起,我要緊緊「跟從你」,哪怕要背十字架,甚至要與你同上十字架,我也願意;但我真願意嗎?我魂裡滿了夢想、滿了計劃、……,哪可能真跟從你,除非我真把「己」都否認、拒絕,不過我作不到,只好學你向父禱告,「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二六39)突然我蒙光照,我需要「學了基督;……在祂(基督)裡面,照著那在耶穌身上是實際者,受過教導,」(弗四20,21)阿們!
聖經中有兩位著名的雅各,都有希伯崙的真實經歷。舊約的雅各,至終被神起名叫「以色列」,(創三二28)就是神將「抓奪者」變化成「與神較力(摔跤)者」。其實,這就是預表他與神摔跤,即有聯合、來往、交通和友誼。他的祖父亞伯拉罕那一次榮耀的代禱(十八23~33)也是另一個神與人友誼(參22註1)的實例。新約的雅各是耶穌的親弟弟,是最會禱告且實行長時間禱告的使徒(加一19),他舉例說以利亞「懇切禱告」,原文直譯,「在禱告裡禱告」。這指明有從主來的禱告賜給了以利亞,他就在這禱告裡禱告。他不是憑自己的感覺、思想、意願、情緒,或任何來自環境和情況的刺激,為著達到自己的目的而禱告。乃是在「主所賜給他的禱告」(成為他的負擔)裡,為了成就主的旨意而禱告。其實,這兩位雅各都有希伯崙和幔利的主觀經歷。個人認為「讀禱」(例:讀太十六24的「當否認已」,不懂、不會,就回到靈裡,向主禱告祈求,多次來往交通後,主會在靈裡不僅開我的靈竅,更帶領我在遇見事情時,真能否認已;主題醒我,凡出於魂,即已的喜好、看法、意見等,要全部否認、不採用。慢慢地主的心意就會逐漸浮現出來)是最有益,真實進神人聯合的基礎、交通,建立友誼的實行,也是我們過召會生活和服事主,最該學習、操練的。阿們!
(董傳義)
上一篇|下一篇|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