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認識、經歷並運用神的話(一)

〔讀經心得 138〕

 聖經不是一本平凡、普通的書,而是一本神的話、生命的書,當然也是一本奧秘的書,所以我們不該用平常讀書的方法(用魂)讀它,否則讀再多次,仍無法讀懂、讀通,更無法讀出它的精髓,達到讀經的目的-得著永遠的生命,並按神的神聖經綸生活行動;不僅知道神的心意、旨意,更主觀進入神的經綸裡,真實謹守遵行。(劉惠民弟兄教導:交通時,不僅引用經文,更要運用〔經歷、享用〕它)摩西慎重向以色列人說,「我今日向你們見證的一切話,你們要放在心上;要吩咐你們的子孫謹守遵行這『律法上的一切話』(豫示今日的聖經)。因為這不是空洞、與你們無關的事,乃是你們的『生命』;」(申三二46,47)生命是與人最有關聯、最有意義的。所以我們讀經,要把聖經當成生命那樣寶貝、倚靠。以下我想從信心之父-亞伯拉罕與神互動(整本聖經中,最初、最完整、全面記載)的經歷中,交通神的話與人的關聯。

 按照使徒行傳,「當日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在米所波大米還未住哈蘭的時候,榮耀的神向他顯現,對他說,「你要從你本地和你親族中出來,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他就從迦勒底人之地出來,住在哈蘭。」(徒七2~4)神在迦勒底的吾珥向亞伯拉罕顯現,呼召他:「從你本地和你親族中出來,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當時神未指明他要去的地方)這是神頭一次向他顯現並呼召他。然而,亞伯拉罕沒有立即接受神的呼召,仍在吾珥住了一些時候。亞伯拉罕的兄弟哈蘭死了以後,(創十一28)神主宰的使他父親他拉將家人從吾珥遷到哈蘭(枯乾)。因此,起首離開吾珥的不是亞伯拉罕,乃是他的父親。或許,亞伯拉罕以為神的話是講給他父親或哥哥聽的。(我們也常把聖經的話,認為是講給別人或前面聖徒聽的,總不是講給我聽的)由亞伯拉罕-信心之父的經歷來看,神的顯現與祂的話是「同時」臨到人,很少人遇見神,卻沒有聽見神向他說話,或聽見神的話,卻沒遇見神(神和祂的話總是連在一起的),祂是「活的神」〔提前四10〕,不是「啞巴偶像」(哈二18),不過更多人雖有神的顯現、有神的呼召(或吩咐),卻疏忽、或未能即刻將異象、呼召付諸實行,像亞伯拉罕一樣。

 會讀經的前面聖徒經常說,我們要在靈裡或在光裡讀經,就是要在神面前,讀(即聽)神的話或神的吩咐(或誡命)。其實,神「是靈」(約四24),「是愛」(約壹四8),也「就是光」(約壹一5),換句話說,讀經要把神(或主)讀出來,即讀出靈、讀出愛、讀出光、……。不過,我們想真如此讀經,那可真是「知易行難”,是非常不容易作到的。所以,我們需要謙卑、虛心地向前面聖徒求教與作榜樣(不重在作法,而重在有實際),也要自己從相關經文認真、深入學習、實行。

 個人見證:2024年四月,初次聽到我姊妹患「胰臟癌」(三期,6公分,已有部分淋巴腺有轉移),幾乎被判死刑(可能只剩四、五個月可活),突然心中冒出一句最常用的話,「耶穌是主!」祂既是主宰、主人,我又何必憂愁、悲傷呢?只要全然信託祂即可。我立刻去查聖經,知道耶穌說,「我是主,是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約十三14)這節不僅前半幫助我,後半更啟示我,祂前面所說的話(彼此洗腳),要我確實去實行,連主自己都以身作則,何況我們呢!自從知道這節經文之後,我多次蒙光照,主也用這話洗滌我,不要自以為熟悉聖經,其實連最簡單、最直接由主向我說的話,我都沒有認真去實行,甚至連神「賜恩(恩典)給謙卑的人。」(彼前五5)我都忘了,以致我多年不長進。

 結束此文前,想起創世記裡有一節較少被人引用的經文,「雅各來到他父親以撒那裡,到了基列亞巴的幔利,乃是亞伯拉罕和以撒寄居的地方;基列亞巴就是希伯崙。」(創三五27)同時題到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他們晚年都居住過的地方,其中有兩個地名「幔利」和「希伯崙」的字義很有意義:幔利意精力充沛;希伯崙意聯合的基礎、交通、來往、友誼。這話似乎暗示我們服事多年(也讀經多遍)的聖徒,要特別住在「希伯崙」,要不斷地呼求主和「不住的禱告」,(帖前五17)這裡的「不住」(暗示,不重在外面,如跪下、定時、聚會等等,而是隨時、隨地、默默在靈裡),即在我們的靈裡,與神有不間斷的交通。這需要用剛強的靈(弗六18)堅定持續。(羅十二12,西四2)所以,我們要在重生的靈裡,與主「聯合」-接觸、交通、往來(不只打個招呼)、建立友誼,接著安家在「幔利」,有精力充沛(指靈裡)的生活。因此我們的召會生活一定要在希伯崙-藉讀經、禱告建立神人的友誼,才能從神得供應、加強,過幔利-精力充沛的生活與工作。

 我們「讀禱」就是神人聯合、交通(來往)最便捷的路,因為讀經-神向人說話;禱告-人向神說話,「讀禱」就是神人聯合、交通和友誼。留意,單方面講話,不是交通,更不能算聯合(來往),所以光讀經或只單面禱告談不上是「交通」。聖經中有兩位著名的雅各都有希伯崙的真實經歷:舊約的雅各,被神起名叫「以色列」,(創三二28)就是神將「抓奪者」改變成「與神較力(摔跤)者」。其實,這就是豫表他與神摔跤,即有聯合、來往、交通和友誼。他的祖父亞伯拉罕那一次榮耀的代禱(十八23~33)也是另一個神與人友誼(參22註1)的實例;新約的雅各是耶穌的親弟弟,是最會禱告且實行長時間禱告的使徒(加一19),他說以利亞「懇切禱告」,原文直譯「在禱告裡禱告」。這指明有從主來的禱告賜給了以利亞,他就在這禱告裡禱告。他不是憑自己的感覺、思想、意願、情緒,或任何來自環境和情況的刺激,為著達到自己的目的而禱告,乃是在「主所賜給他的禱告」(成為他的負擔)裡,為了成就主的旨意而禱告。其實,這兩位雅各都有希伯崙和幔利主觀的經歷。個人認為「讀禱」是最好、最有益的神人聯合、交通,建立友誼的實行,也是我們過召會生活和服事主最該學習、操練的。阿們!

(董傳義)

上一篇下一篇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