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尼希米請以斯拉,聖民得重構
〔讀經心得 86〕
尼希米記八章是非常關鍵的一章,為以色列人帶下轉機,值得我們仔細追求與學習。
先看一章1節:「眾民如同一人,聚集在水門前的寬闊處,請經學家以斯拉將摩西的律法書帶來,這律法是耶和華吩咐以色列人遵守的。」首先,「眾民如同一人」,表示尼希米和其他首領(服事者)帶進同心合意,至少對請以斯拉和他帶律法書來是有相同的看法、惑覺和渴慕。這樣的光景和情形是必要的,因為以斯拉是經學家,卻沒有君王職分,這是不夠的。
2節說到「七月一日」,這是民曆(即農曆,見出十二2註1)的年初一,相當於我們的「新年」,預表肉身的出生,有一個「新的起始」。這日也是「吹角日」(利二三24),表徵神召聚祂四散的子民(分散的以色列人);並且題醒他們,祂要向他們發出這樣的呼召。(詳見註1,27註1)在以「重新構成」為屬靈意義的本章,這一點作為起頭,是很有意義和寓意的。
接下來3至8節主要講到「團體讀經」,是別處罕見的。有些讀經者因為這裡含有許多人名而輕看、疏忽這段話,其實卻有很多重點,如「從清早到晌午」(尼八3),至少有五、六小時那麼長的時間,對那麼多人一起讀經,的確是非常不容易的,除非大家都敬畏、渴慕神的話。4節:「經學家以斯拉站在為這事特製的木臺上;瑪他提雅、……(六人)站在他的右邊;……(六人)站在他的左邊。」簡單用一節便可看出,為了以斯拉的盡職,首領們的配合、配搭。如「為這事特製的木臺」;首領分站左右兩邊表示扶持、阿們。後面5、6兩節,記載眾民的反應,包括同心(都站起來)、接受(都舉手應聲說阿們)、和回應(低頭,面伏於地,敬拜耶和華)的積極表現。
7節又題起十三個首領加上利未人,「幫助百姓明白律法;百姓都站在自己的地方。」這些人對以斯拉帶領讀經是非常關鍵,不僅表示同心,更重在可補滿以斯拉個人作不到的缺口,和使百姓都有次序地各「站在自己的地方」(各盡其職。另一例是二章10、23節所說的,各人「對著自己的房屋修造」。這些都是身體配搭的原則。8節,「他們念神的律法書,繙譯並講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清楚解釋「念」的律法書,不只大聲朗讀、宣讀,還要加上「繙譯」並「講明」意思。顯然,百姓中間有些人已不會講希伯來語了。這點可以參考主耶穌如何帶兩位下以馬忤斯的弟兄,講明摩西和眾申言者講到關於祂自己的話。(路二四27,32)
9節後,尼希米、以斯拉和幫助百姓明白的利未人,開始帶領百姓將神的話落實在生活中。在這裡,顯然行政仍由尼希米帶頭。他們教導百姓學習過神的「聖日」,一連三次題及以下的事(尼八9,10,11)。首先,要大家「不要悲哀哭泣。這是因為眾民聽見律法書上的話都哭了。」(9)因為百姓懊悔,過往沒有照律法書的話生活。其次,「你們去吃肥美的,喝甘甜的,有不能預備的就分給他,因為今日是我們主的聖日。」(10中)對我們新約信徒而言,天天都是「聖日」,最重要的就是每天都要「吃肥美的,喝甘甜的」,這是追求、享受「晨興聖言」的目的。還要對「有不能預備的,就分給他」,就是按時餵養、牧養小羊。十節最末一句,「你們不要憂愁,因耶和華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10下)作為本段話的小結,也就是說,不要在「魂」裡憂愁,反要在「靈」裡,有「耶和華的喜樂」,這是神住我們靈裡的證明,是我們的力量,因為主說,「在神凡事都能。」(太十九26)
百姓蒙恩,照神的話並按首領吩咐去實行。這雖然已經很往前、進步了,但仍不能自滿、還要更深入。之後,「次日,眾民宗族的首領、祭司、和利未人,都聚集到經學家以斯拉那裡,要深入領略律法書上的話。」(13)首領、祭司和利未人(指帶領的,不一定是尼希米)更渴慕律法的話,聚集到以斯拉那裡,要「深入領略」律法的話,意指領略律法的話之「內在的」意義,也就是暗示「構成」--被聖靈、活話所充滿、浸透。
最後,十四到十八節論到「住棚節」(七月十五日,利二三34,42),「他們見律法上寫著,耶和華藉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要在七月節住棚,……被擄歸回的全會眾就搭棚,住在棚裡。從嫩的兒子約書亞的日子,直到那日,以色列人沒有這樣行過;於是眾人大大喜樂。」(14,17)百姓讀經發現要在七月節住棚,就照著經上所寫的搭棚,住在棚裡。這證明以色列人已被重新構成,已從巴比倫文化中聖別出來。以色列人從約書亞(書一1)的日子,直到那日,都沒有這樣行。這不是指以色列人進迦南以後從沒有守住棚節,因為在所羅門的年間(代下八13)、以斯拉的時代(拉三4),他們都曾守過,特別重視獻祭,但是百姓的確從約書亞的日子以來,從沒有「住在棚裡」。(節錄自」聖經提要」,第一卷)這段話(14~18)或許著者尼希米刻意留下這記錄,表明以色列人已被重構。阿利路亞!
(董傳義)
上一篇|下一篇|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