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主的恢復需要許多祭司經學家
〔讀經心得 84〕
以斯拉記七章介紹以斯拉,表面看似乎都是講外面(不屬靈、與生命無關)的事,但實際上,它包含一個對主的恢復很重要、很關鍵的啟示,就是主的恢復需要許多祭司經學家,像以斯拉一樣。「以斯拉」的原文字義乃是「幫助或助益」。
本篇的題目是摘錄自這一次結晶讀經訓練第五篇前段的主要負擔。讀信息摘要時,我靈裡響應,所以特別節錄部分信息,強調個人所摸著的,或地方召會迫切需要的,加以交通、分享給大家,以提醒並供有心願追求主、服事召會的聖徒們參考。
以斯拉記七章1,6節:「有個以斯拉,……從巴比倫上來,他是經學家,精通耶和華以色列神所賜摩西的律法。王賜他一切所求的,是因耶和華他神的手幫助他。」(1,6)這裡說以斯拉是「經學家」。另外一至五節也記載以斯拉的家譜,證明他確是「祭司」。以色列人首次從被擄歸回,需要所羅巴伯的君王領導。他是王室後裔,知道如何治理,並且領頭建造祭壇和聖殿。此後,領導的需要從王室轉到祭司職分,轉到大祭司亞倫的後裔以斯拉。以斯拉不僅是祭司,也是精通神律法的經學家。以斯拉是這樣的人,所以有能力應付這個需要。
在所羅巴伯領導重建聖殿以後,百姓仍然是任性的,因為他們在構成上已成了巴比倫人。因此,需要以斯拉這樣的人,既是事奉神的祭司,又是經學家、學者,精通神的話,精通摩西的律法。以斯拉具有屬天神聖構成與文化的總和。他將百姓帶回到神的話,使他們被聖言中屬天的真理重新教育並重新構成。(詳見尼八1註1)
首次從巴比倫歸回耶路撒冷,是神起的頭(拉一1,5);第二次歸回則是以斯拉起的頭,他去向王懇求賜他所要的。以斯拉知道首次歸回並不完美,也不完全。他知道需要有精通神律法、認識神的心、神的渴望、和神的經綸的人,幫助百姓。不僅籠統的認識神,更是按照神所說過的話認識神。以斯拉有這樣的才能,所以他「自願」去向王要求諭旨,准許猶太人歸回他們列祖之地。本書沒有說到神的靈,卻多次題到神的手。當神的靈在裡面作工,那是靈;當神的靈在外面作工,那是神的手。
關於「祭司經學家」,聖經沒有這名稱,新約中較接近的名稱是「牧人和教師」(弗四11)。這個名稱也不是「字句經學家」,因為字句經學家作教師,單單教導人「客觀」的真理。但所有客觀的真理,都指向並將人帶進「主觀」的真理,使人得以經歷。(詳見「客觀與主觀的真理」)因此,我們觀看並珍賞客觀的真理時,要帶著一種眼光,叫我們能摸著並享受其中所包含之主觀的真理,使我們得以進入對我們所愛之基督的經歷中,也能幫助別人進入對主觀真理的經歷。這點是我們教導、帶領人讀經的主要、關鍵重點。
我們需要有經學家的功用,以「客觀真理」為主;也需要有祭司的功用,以「主觀真理」為主。這兩種功用需要融合,甚至結合為一,二者彼此相依。保羅說,「那字句殺死人」(林後三6),暗示經學家的功用需要配上祭司的功用。祭司的功用是藉著我們在靈裡與主聯合,與主是一而享受主,但其中也需要話。祭司的功用需要藉著經學家的功用而得以穩固、充實、維持、堅固並加強。
主在馬太十三章52節說:「凡經學家作諸天之國門徒的,就像一個作家主的人,從他庫裡拿出新舊的東西來。」在馬太十三章,主說了七個關於國度奧祕的比喻之後,把作門徒的經學家比喻為家主,這家主有一個庫藏,就是新舊東西的豐富儲藏。這些新舊的東西,不僅象徵聖經的新舊知識,也象徵在國度裡生命的新舊經歷。「新舊的東西」的串珠經文是雅歌七章13節:「風茄放香,在我們的門口有各樣新陳佳美的果子。我的良人,這些都是我為你存留的。」這裡的「門」指交通;「風茄」與相互的愛有關。在佳偶與主的交通中,儲存了各樣新陳佳美的果子,是為她所愛的良人存留的。
我們所服事或牧養的聖徒,是「心上的人」(門12),我們會為他們儲存各樣新陳佳美的果子,就是生命的食物、靈水和各種供應,就是那些感人、照亮和供應的見證。我們若是沒有或缺少這些供應,建議操練實行以下兩件事。第一,建立個人的寶庫,凡是讀經、職事信息,或聚會中聖徒的說話等,只要摸著了我們,使我們領悟真是寶貝的,就要趕緊寫下筆記,收藏起來,以免忘記。第二,珍賞且認真的實行「禱、研、背、講」,不是例行公事或作屬靈表演,沒有享受與經歷。因為禱讀和講說是祭司的功用,研讀和背誦是經學家的功用。所以,「禱、研、背、講」擺在一起,共同操練,真實與主(話 ── 經學家)調和並被主(那靈 ── 祭司)浸透,就成了祭司經學家的實行。
願我們都渴望成為今日的「以斯拉」,操練盡祭司經學家的功用。阿們!
(董傳義)
上一篇|下一篇|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