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的需要
臺島的工作開始於1949年八月,起初的幾年,人數有百倍的繁增。李弟兄曾說,當時人數能達到高峰的原因,是因為那時就實行小排。然而,因著大家漸漸養成聽道的習慣,把小排的實行丟了,所以主在我們中間的行動就變得緩慢。到了1984年,李弟兄放下西方的工作,回到臺灣研究並實行改制,帶領神所命定的路 ── 在福、家、排、區的架構下實行生、養、教、建,盼望眾召會在人數上能有擴增,全體聖徒都能盡生機的功用,基督的身體能夠得著建造。那時他所摸的第一件事就是排聚集。為此他曾說:「天可廢,地可棄,小排聚會不可不去。」他也告訴眾召會,「召會生活百分之八十是靠排聚集。」
小排聚會與家中聚會的根據
小排和家中聚會的根據,乃是行傳二章四十六節和五章四十二節的「挨家挨戶」。「挨家挨戶」(from house to house) 原文意思是,信徒以家為聚集的地方,以家為他們聚會的基本單位。這含示,那裡有信徒的家,那裡就有聚會。這跟我們現今的實行不太相同。雖然我們現今的小排聚會也是在聖徒家裡,但是在那位聖徒家裡,都是經過選擇,這並不符合聖經所說的「挨家挨戶」。早在1986年,李弟兄就觀察到此一情形,因此他說,我們「不能再留在所謂的小排裡。」我們必須盡最大的努力,使那些軟弱、冷淡、退後,甚至無心的聖徒,在他們的家中建立家中聚會。
小排聚會是召會建造的基層,佔召會生活實行的百分之八十
傳統基督教中,一人講眾人聽的大聚會,雖然能給人話語的供應,但因著缺少彼此互相,不能叫人得著建造。然而,在聖徒家中的小排聚會,沒有儀式,個個都能發言,都能盡功用。
召會生活中的一切實行,如交通、代禱、相顧、牧養、教導、使眾人有學習、發展恩賜、學習申言,傳福音……等等,都能在小排聚會中進行。在小排聚會裡,人人都可以是教師,也是學習者;人人都是發問者,也是回答者。藉此,眾聖徒就都被成全起來。因此,李弟兄說,小排聚會該佔召會生活實行的百分之八十,小排聚會是召會建造的基層。
小排聚會當作的三件事
第一、托住現有的。許多聖徒可能是經常聚會的,但大聚會無法托住他們屬靈的生命。然而,在小排聚會中,弟兄姊妹有更多的機會彼此交通、代禱,屬靈的生命自然容易被托住。
第二、挽回久不聚會的聖徒。有些聖徒因為久不聚會,不好意思到大聚會中。藉著小排的交通,能給他們一種親切感、溫暖感和家庭感。藉著這個溫暖的感覺,他們慢慢被挽回。我們乃是用愛、用溫暖,把我們親愛的,但久不聚會的弟兄姊妹,一個個挽回過來。
第三、傳福音。召會生活的開始,不是只有挨家挨戶(徒二46),還有「在眾民面前有恩典,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和他們加在一起。」(徒二47)這含示他們將福音傳給其他未信的人。一個蒙主祝福的小排,必須滿有福音性,常常有新面孔。沒有福音朋友的小排,慢慢就會落下去。因此,排聚會的成員應該包括所有經常參加聚會的,以及久不聚會的聖徒,甚至是尚未得救的福音朋友。因此,正常的情形下,排聚會的人數,應該是高過主日聚會的人數。
結語:召會生活中的三個轉
因著我們仍受墮落基督教的影響,在我們的血輪和觀念裡,還是注意「大」聚會,我們邀人「來」聚會,盼望「會」聚得好,聚得有享受;因此,我們花了大部分的時間在預備「會」。然而,前面弟兄一再題醒我們,我們需要轉觀念,我們要從以「會」為中心,轉到以「人」為中心,從「大」會轉到「小」會,從要人「來」轉到我們「去」到人那裡。若是我們能照著李弟兄的交通,正確的實行排聚會,相信將會有許多的家能打開,在他們的家中有聚會,在其中所有的聖徒們能得著照顧,牧養和成全,並盡其生機的功用,使基督的身體得著建造。除此之外,主也會將得救的人與我們加在一起。
(胡世傑)
上一期|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