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借與」和「借給」耶和華

〔讀經心得 48〕

 舊約聖經中只有兩處提及「借與」(撒上一28)或「借給」(箴十九17)耶和華。雖然這兩個詞的原文並不相同,字義也有差異。但是其中的蘊義,遠遠高過我們一般的宗教觀念和對神的認識,值得細嚼、默想,仔細思考。

 當撒母耳的母親哈拿從神求得撒母耳後,她向以利見證說,「我也將這孩子借與耶和華,他終身都是借與耶和華的。」(撒上一28)此處的「借與」,原文還有其他常用的意思,例如「詢問、需求」,這也頗符合當時的背景。因為其中暗示哈拿在禱告中詢問神,並知悉神的需求,而願意將這孩子借與神,應付神的需要。無論如何,在當時代,神確實缺少一位能代替失職之祭司老以利的人;也需要一位能將士師時代轉成君王時代之轉移時代的人。撒母耳正能補上這個缺欠。

 哈拿不只個人難處蒙神解決,更重要的,她摸(或問)清楚神的需求,順從地將她千辛萬苦才從神求得的撒母耳借與耶和華,並且終身借與耶和華,以滿足神經綸的需要。這是十分難得又不容易的。哈拿固然需要神的幫助,消除她在人前的愁苦;其實神更需要哈拿的配合與順服,以解決祂經綸上的需要。事實上,當哈拿獻上撒母耳滿足神需要後,神也沒有虧待她,使她又生了三個兒子,二個女兒。(二21)你我願作今日的哈拿嗎?神正等待!

 新約聖經有一段記載頗符合上述情境,就是當主在地上傳揚國度福音時,看見群眾,對他們動了慈心,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對門徒說,莊稼固多,工人卻少;所以要祈求莊稼的主,催趕工人收割祂的莊稼。(太九35~38)這裡主自己就是莊稼的主,而以色列人(預表全新約中的人類)是那些困苦流離,如同沒有牧人的羊。人們因自己的苦情,需要祈求主拯救;然而,主也正因莊稼太多,缺少工人收割而苦惱。因此我們今日為福音得人禱告,既可解決自身的苦情(親友未信主重生),又能滿足神經綸的需要。既可求主作工,赦免、拯救那些尋求真理的人,又可為主得著祂所需要,建造國度的好材料,就像當初哈拿一樣。我們應該學哈拿的榜樣,為福音得人,常在主面前傾心吐意(撒上一15),一面除去我們不結(常存)果子的羞恥,另一面則滿足主的心意,帶下祂的經綸。所以,作一個「借與耶和華」的人是最上算、最值得的。

 其次,箴言十九章17節:「憐憫窮人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本節的「借給」和前述撒上一章的「借與」雖不同字,但都有「借」的意思,只是本處的「借給」還有「聯合」的意義,是「利未」一字的字根。然而對照羅馬書十一章33~36節,保羅讚美神時說:「深哉!神的豐富、智慧和知識!……誰曾先給了祂,使祂後來償還?因為萬有都是本於祂、藉著祂並歸於祂。」這裡似乎有全然不同的含意。

 我們默想這兩處聖言,不禁體會出背後神深深的愛心與憐恤。千山的牛,萬山的羊,都是祂的,我們所有的也都是祂所賜的。神不需要向人借,也不需要人先給祂。但當祂所寶愛的人窮乏、有需要時,因神已賦予人自由意志,祂在人身上的人作為受限制,祂不能自己做什麼,只能盼望窮人身邊的聖徒替祂去幫補、去救助。這就是「借給耶和華」,也就是你我所領受的新誡命:「彼此相愛」(約十三34)、「彼此供應或服事」(彼前四14)。若非你我在地上窮乏,神就不需要向人借;若非你我在地上有需要,神就不需要償還!「借給」原文既有「聯合」的意思,因此當我們照著神的心意憐憫窮人時,在神看不只是借給祂,也是與祂聯合,就是「在祂的心腸裡」(腓一8)、「裡面思念主裡面所思念的」(二5)。真是奇妙、深奧!

 新約聖經也有一個事例與此相呼應,就是路加福音十章25~37節好撒瑪利亞人(預表基督)的例子。那位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卻被強盜打得半死的人,預表軟弱而離開召會,下到世界去,而被惡待、凌辱的聖徒。祂(好撒瑪利亞人)把這人帶回客店(召會),用酒和油纏裹,要店主(召會中的服事者)照料他,又應許店主,所有其他墊付的花費,他必歸還。這就預表,照顧者在牧養中所擺上的花費,祂回來時,必歸還我們。今天我們若活在主回來的光中,就必照著主(好撒瑪利亞人)這愛的吩咐,去照顧並牧養那些迷失、軟弱、退後、失敗的信徒,使他們重新享受基督,恢復召會生活,並盡生機的功用。這樣借給耶和華,必蒙主記念,那日主要償還,主要回報,並且還要與我們同在、聯合。願我們都起來,認真照顧週遭有需要的聖徒,積極、持續地牧養服事他們。

 這兩處舊約經節啟示我們,神今日在地上有急迫的需要,但是神限於自身的信實和承諾,非藉人替衪完成不可。因此,無論是傳福音得建造的材料,或是牧養照顧衪在地上窮乏、軟弱的兒女,神迫切需要你我的擺上與配合。衪不惜向我們允諾,先借給衪,衪必償還,衪必回報。我們若能體諒神經綸的需要和祂對子女之愛的迫切,積極起來,在「福音」和「牧養」兩項重要的服事上與衪聯合、配合,就必蒙祂記念並祝福。阿們!

(董傳義)

上一篇下一篇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