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士師記中的女性

〔讀經心得 23〕

 士師記的著者或許是撒母耳,他的母親為了生他,有一段在神面前非常特殊、親密的經歷(撒前一1~二11),這可能影響他後來寫士師記,特別注意女性的重要作為和影響。

 我們仔細讀過士師記後,留下一個較深的印象,書中提起許多女性,而且多半是關鍵人物,似乎暗示,士師時期代表神的男性較軟弱、不盡責,神只好興起女性作男性的幫手和補滿;另一面似乎也在告訴姊妹們,當召會軟弱或弟兄們缺乏信心、失敗、退後時,姊妹要剛強、站住,為神的權益爭戰。

 士師記中第一位女性是迦勒的女兒押撒(意「踝飾」,士一12),他的丈夫俄陀聶,也就是本書頭一位士師(三10)。她「過門的時候,勸丈夫向她父親求一塊田。押撒一下驢,迦勒問她說,你要什麼?她說,求你賜福給我,你既將南地給了我,求你也給我水泉。迦勒就把上泉和下泉賜給她。」(一14,15)這段重要的經文,啟示妻子應當幫丈夫向父親(預表主)求一份「生命的工作」,因為田地是用來耕種的;她自己應有「生命源泉」,由水泉所預表。如此夫婦便能配搭,同心服事,供應、分賜生命的靈。這是屬靈妻子的典範。

 第二位女性是「女申言者」底波拉(意「蜜蜂」,寓意女王蜂和工蜂配搭),也是本書第三位士師(四4)。神興起一個女人底波拉,作以色列的士師,這是不尋常的,指明以色列所有的男人都令神失望,迫使神興起一個婦人。在聖經裡,正確的女人指明服從神,守住神定命的人。這是以色列在神面前該採取的地位,但以色列違反神的定命,離開作神妻子的地位,離棄神,轉向眾多的偶像。這將以色列帶到悲慘的情況和光景裡。

 雖然底波拉是非常能幹的人,但她非常服從。神使她作首領,但她守住正確的等次,以巴拉(意「閃電」,表示行動快捷)作為她的遮蓋(6~9)。當這卓越不凡的婦人領頭實行女人對男人的服從,全國就進入極美的等次,在耶和華面前居於正確的地位(10)。興起百姓中間心中定大志並心中設大謀的人(五15,16),起來為神的國爭戰。

 因著以色列人在底波拉之下,按著正確的等次爭戰,神就為他們爭戰。當巴拉同底波拉與迦南王爭戰時,底波拉鼓勵巴拉,「你起來,今日就是耶和華將西西拉交在你手裡的日子。耶和華豈不在你前頭行麼?」(四14)果然神又興起一位女子雅億(意「野山羊」;17),雖然她的丈夫與迦南王和好,她仍然殺了軍長西西拉並迎接巴拉,神就在以色列人面前把迦南王制伏了。(21~23)這段事蹟對剛強、爭戰並善於帶領的姊妹而言,是很好的示範。

 八章末到九章進入第五次循環,先藉著基甸與妾生的兒子亞比米勒(八31),攻打一座堅固的樓,正好「有一個婦人把一塊上磨石拋在亞比米勒的頭上,打破了他的腦骨。」(九53),後來就死了(54)。簡單說,神藉一個未記名的「婦人」結束了這段混亂的記載。這婦人的事蹟還被記在撒母耳記下十一章三十一節。

 到第六次循環,有一個大能的勇士耶弗他(意「他開路」),他作了兩件值得記下的事。第一,「將自己的一切話訴說在耶和華面前」(十一11),表示他與神有很深的交通;第二,「耶和華的靈臨到耶弗他身上,……他向耶和華許願。」(29,30)他希望得勝平安回來時,就將從他家門出來迎接他的,獻上為「燔祭」。結果,竟是他獨生的女兒出來迎接他。(30~34)他女兒知道父親許願的事後,卻順服地說,「我父阿,你既向耶和華開口,就當照你口中所出的向我行,因耶和華已經在你的仇敵亞捫人身上為你報仇。」(36,37)耶弗他許的願雖不合神的心意(不合律法、真理),但她(代表人的生命)卻願意配合父親的願,終身「不嫁」,表示結束人的生命(沒後代),預表將應驗在主耶穌身上(被釘死)。(詳見「耶弗他的願和他的獨生女」)

 到第七次循環(十三~十六),論到本書最後一位詳細記載事蹟的士師參孫(十五20)。「參孫」原文意為「日光」或「像太陽」。他的父親屬但人家族,名叫瑪挪亞,意為「安靜、安歇」,母親未記名,卻是一位了不起,值得姊妹學習、效法的女性。(詳見「士師參孫的母親」)可惜,這位屬靈、順服的母親未能教好自己的兒子參孫,以致他長大後在女人身上放縱情慾,多次被女子出賣,總沒學好功課。並且最後還是敗在一位婦女手上,她名叫大利拉(意虛弱),她洩露參孫大力的祕密(十六4~20),使他的力氣離開他而虛弱了。雖然他最終得著神的加力,但因著他放縱情慾,就被破壞到極點,結局悲慘。(20~30)

 到最末一段(十七~二一),講到以色列漸漸敗壞,其中所提到的女性都是負面的,都未提起名字。十七章一開始就有一婦女–米迦(意「誰像神」)的母親(十七2),將「一千一百」錠銀子獻給神。這個數字比「一千二百」所預表的「完全、完整」,尚缺一百,所以是半調子、一知半解。她獻給神的心意與動機是糊塗而不單純的,攙雜著拜偶像的酵,這當然影響她的兒子。「米迦這人有了神堂,又製造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叫他一個兒子承接聖職作他的祭司。」(5)米迦的家是神堂,有偶像(作基督的頂替品)、以弗得(代表神的權柄)、以及雇用的祭司(代表聖品階級與平信徒制度,7~13),這描繪出今天基督徒中間在敬拜神的事上混亂的局面。

 在神眼中,米迦造成極嚴重的結果,「那些日子,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6)以色列墮落,就在行政、敬拜和道德三方面變得混亂。雖然神的帳幕在示羅,大祭司有烏陵和土明,但在以色列中沒有行政,沒有管理,因為以色列人廢掉了神和祂作他們王的身分(參撒上八)。因此,以色列人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結果就變得腐爛敗壞。此事影響所及,由米迦家擴展到一族–但人,還涉及摩西的後代,「但人就為自己設立那雕像;摩西的孫子,革舜的兒子約拿單,和他的子孫作但支派的祭司,直到那地遭擄掠的日子。神的殿在示羅多少日子,但人為自己設立米迦所製作的雕像也有多少日子。」(十八30,31)

 到十九章,記載一位利未人帶一個妾(十九1),發生一件在道德上淫亂敗壞的事(2~28),結果,這位利未人「用刀將妾的屍身肢解,切成十二塊,使人拿著傳送以色列的四境。凡看見的人都說,自以色列人從埃及地上來的日子,直到今日,這樣的事沒有發生過,也沒有見過。你們應當思想,大家籌商討論。」(29,30)進入二十和二十一章,論到支派間可怕的殺戮。因便雅憫人頑梗反抗,幾乎弄到滅族,只剩下六百(男)人,這是以色列人在士師時代兄弟間最殘暴的殺害。後來以色列人懊悔,「放聲痛哭,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阿,今日以色列中缺了一支派,為何在以色列中發生這事呢?」(二一2,3)

 可見以色列人失去神的同在和帶領,他們的內心多痛苦、徬徨,最後經商量得到解決的辦法(4~23),但仍是在於人意,滿了計謀、殺戮、搶妻等人的手段,換來最後一節極消極的話,「那些日子,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25)作為本書消極悲慘的總結。

(董傳義)

上一篇下一篇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