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不死就不生

〔讀經心得 5〕

 李常受弟兄寫的大本詩歌464首,是許多聖徒愛唱的詩歌,尤其是它的副歌:「不死就不生,惟死能使生命長成,不死就不生。」既簡單,又深奧,在實行上更是難以操練。科學進展到了二十一世紀,物質的奧秘,無論是物理、化學和生物,都逐漸解開、瞭解,但「生命」仍然是個未解開的秘密。不過有一件事是確定的,生命都藏在物質的身體(體殼)裡,不管是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細菌、真菌、病毒……)都一樣。

 在約翰福音裡,主曾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十二23,24)暗示神聖的生命也藏在主耶穌裡面。在23節裡,人子耶穌的「得榮耀」就是祂的「復活」,也就是祂神聖的元素,神聖的生命,藉祂的死,從祂人性的體殼釋放出來;在復活裡產生許多信徒。這就是下一節所說的,一粒麥子落在地裡,把生命的元素釋放出來,又從地裡長出,結出許多果實,就是許多子粒。顯然連主耶穌也要像麥粒一樣,先死再復活,然後才能在復活裡,結出許多子粒來。這就預表生命的繁增。

 以上的交通說出,「復活」乃是「先死後生」,生命的原則就是「不死就不生」。由最原始(單細胞)的生命到複雜(多細胞)生命,甚至顯在耶穌身上的神聖生命,都是一樣。

 接下來,主似乎該說「如何死」,但是祂卻說:「愛惜自己魂生命的,就喪失魂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魂生命的,就要保守魂生命歸入永遠的生命。」(25)祂把主題轉向「魂生命」,也就是指「裡面的人」的外在器官-魂(詳見林後四16註1)。主是一粒麥子落在地裡,藉著死,喪失魂生命,使祂得以在復活裡,將祂永遠的生命釋放出來,成為許多子粒,也就是把祂的神聖生命釋放給許多子粒。我們既是這許多子粒,也就必須同樣藉著死,喪失魂生命,才能在復活裡享受這永遠的生命。這就是26節所說的,我們若服事主,就當跟從祂,在這「喪失魂生命而活在祂復活裡」的路上與學祂、跟隨祂的腳蹤而行。

 這樣「死而復活」的啟示,也可以從保羅的書信裡看到。在羅馬書,保羅說到「浸」。「豈不知我們這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浸入祂的死麼?所以我們藉著浸入死,和祂一同埋葬,好叫我們在生命的新樣中生活行動,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人中復活一樣。我們若在祂死的樣式裡與祂聯合生長,也必要在祂復活的樣式裡與祂聯合生長。」(羅六3?5) 在3節裡的「浸」,不是一種形式或儀文,乃是我們與基督聯合的表明;是我們相信主之後所面對的第一個大關口。

 藉著受浸,我們浸入基督,以祂為我們的範圍,使我們在祂的死與復活裡,與祂聯合為一。我們浸入基督,也就浸入祂的死。祂的死將我們從世界和撒但黑暗的權勢裡分別出來,並且將我們天然的生命、舊性情、自己、肉體,甚至我們整個的歷史,一併了結。4節的「基督」與「祂的死」乃是聯合為一的。在基督以外,我們絕不能浸入祂的死,因為祂有效之死的成分,只存在在祂這復活、包羅萬有者的裡面。

 所以,我們的舊人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6)。藉著受浸,我們的舊人就與祂一同「埋葬」,歸入死。在天然的方面,人是「先死後葬」。但保羅指明,在屬靈方面,我們乃是「先葬後死」。我們不是直接死,乃是藉著受浸歸入基督的死。我們受浸以後,就成了在復活裡的新人。復活不僅是將來的光景,也是現在的過程。在生命的新樣中生活行動,乃是今天在復活的範圍裡生活,並在生命中作王。這種生活對付我們裡面屬亞當的一切,直到我們完全變化,模成基督的形像(羅八29)。5節的「死的樣式」,就是4節所說的「浸」;「復活的樣式」,就是4節所說生命的新樣。這乃是生機的聯結,在這聯結裡有生長發生,就是使一方有分於另一方的生命與特徵。在這生機的聯結裡,凡基督所經歷的,現今都成了我們的歷史。

 真理要理解較容易,但仍要用更新的心思;而實行就更困難,必須在心思的靈裡,用信來實化(來十一1)。年輕時,我常聽見年長同工曲郇民弟兄私下喊:「我死啦!」或「我死,就死啦!」。當時我總覺得這是不是太消極了,遇事不順心,就不想活了。這或許是我太幼嫩,不認識死是生的起始。但是多年來我依然不明白,也沒有這一方面真實的操練和經歷。直到最近晨禱讀晨興聖言時,我突然得了開啟,曲弟兄莫非正在積極操練進入「死」,就是恨惡自己的魂生命、喪失魂生命。

 至此我終於有一點領悟,該學習前面弟兄的榜樣,每遇見人、事、物,都要先操練「死」,就是在祂死的樣式裡與祂聯合生長,這樣就必要在祂復活的樣式裡與祂聯合生長。願主幫助我,儘早學會從靈裡說:「我死啦!」。每當我的魂發動,就立刻要在靈裡治死自己的魂,就是實行「不死就不生」的屬靈功課。

(董傳義)

上一篇下一篇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