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主從窮寡婦奉獻論到聖殿被拆毀和要來的事

〔讀經心得 165〕

 從串珠知道,路加福音二十一章和馬可福音十二章四十一節到十三章兩處經文,大部分重複、相近,小部分不同。我們可以在讀經時,將兩者擺在一起,彼此對照、比較,較容易找出差異的原因,尤其是屬靈的,而得著亮光和啟示。本文即以路加二十一章為主軸,馬可的部分為補充和參考,再摘錄要點或按個人的看見有些分享。

 頭一段(路二一1~4)記載,主稱讚窮寡婦。一節的「禮物」指奉獻給神之物。二節的「赤貧」指比貧窮還要強烈的辭,指明身無分文的光景。三節的「多」,不是指它的量,而是指它在神眼中的價值。這是因為「這寡婦是從自己的缺乏中,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可見奉獻給神不是有餘才擺上,而是按照靈裡感覺、有負擔投入奉獻箱。你我有這樣的經歷嗎?曾因此得主稱讚嗎?值得自己反省、省思;若再讀與馬可相似的四節經文(可十二41~44),不難發現與路加的有些不同。本文只交通兩處:四十一節頭一句話,「耶穌對著銀庫坐著,看群眾怎樣投錢入庫,」(41)與路加相對的話,「耶穌抬頭觀看,」稍有差別,人對著什麼坐著暗示他對它的關心和重視,馬可特別強調,耶穌在殿裡時對著銀庫坐著,表示祂關心人為著殿的錢財奉獻;當他在殿外山上時,又對著殿坐著,(十三3)因他關心將被拆毀的殿。由此可見,主關心殿,即召會和為召會奉獻。所以,聖徒錢財的奉獻和神的殿-神的家,是主同樣關心和看重的;也看出奉獻和神的家(召會)有密切的關係。四十二節,「有一個窮寡婦來,投了兩個小錢,就是一個大錢。」(42)這節是馬可獨有的;這位窮寡婦的奉獻是節省積蓄來的(因為她只有能力賺小錢,大錢就必須積攢),當她攢夠兩個小錢,成了一個大錢,她才敢或覺得適當拿來奉獻給神,不然她覺得擺的太少,羞於見主。她的奉獻不是有餘才作的,是刻意預備的;不是臨時起意的,乃是她特意節省積攢的。其實,「兩個小錢就是一個大錢」,有更深的屬靈意義:為聖殿(預表召會),藉財物奉獻,將「兩個小錢」(二代表見証、配搭和建造)變作「一個大錢」(一代表建造、調和、合併為一),所以這貧窮寡婦的財物奉獻「是從自己的缺乏中,把她一切所有的,就是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可十二44,路二一4)比有錢人的奉獻,在主眼中是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甚至可激勵、幫助其他聖徒,更願意為召會建造擺上。由此對比可知,路加重在人像貧窮寡婦一樣看重聖殿,傾其所有奉獻,而馬可除此之外,更重視信徒配搭、建造聖殿,即今日的召會。

 接著路加二十一章有一大段,(路二一5~二二46)論到,示以要來的事(5~36)為著主受死預備門徒,馬可十三章也有相近的段落。(可十三1~十四42)本文特別挑選幾處經文,特別將兩處相關的經文加以比對,並仔細交通。首先,馬可有一節,「耶穌在橄欖山上對著殿坐著,彼得、雅各、約翰和安得烈,暗暗的問祂說,……耶穌對他們說,」(可十三3,5)路加沒有此節,這段話強調是由四位使徒發問,主答覆他們的話,暗示主要是講給愛主、事奉主者聽的。其次,路加二十一章十、十一節雖和馬可十三章八節相似,仍有兩點有差別:1.路加題到「瘟疫」,但馬可卻未題及。很多人認為現代科技、醫學等都非常進步,不會再有嚴重的瘟疫影響全球,直到sars、新冠和Covid-19發生後,大家才認知,儘管科學、醫術進步,聖經的話仍永遠正確、不變。2.只有馬可題及「產難」(8),用婦人生孩子形容苦難與”生命”相關。第三,有些經文僅出現在路加或只在馬可書中,都有其特別意義,值得注意、題醒。下面僅舉幾個路加重要的例子,如十三節,「這些事終必成為你們的見證。」暗示這裡的預言,門徒都會經歷而作見證;十九節,「你們要憑忍耐,得著你們的魂。」這話與馬可的「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可十三13)不同,強調忍耐與”魂”有關,要操練靈,管制、運用自己的魂,忍耐到底,才能得著「魂的救恩」。(彼前一9)和三十六節,「但你們要時時儆醒,常常祈求,使你們得勝,能逃避這一切要發生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這節是本段最末一節作總結,不要只聽主講道,更要操練「時時儆醒,常常祈求,使你們得勝」,這三件事:儆醒(參可十三34,35,37)、祈求(專為本段題到的事向主禱告)和得勝(與撒但爭戰),要堅定持續,我們就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阿們!

(董傳義)

上一篇下一篇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