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從個人奉獻到團體的基督身體
〔讀經心得 148〕
羅馬書十二章論到信徒在實行身體的生活上變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章。尤其是在召會生活中,我們必須看見(光)、操練(靈)和實行(生命)。本文只著重就前八節關鍵經文,分享、操練、經歷並享用。
首先是第一節,是大家最熟悉的,也是進入身體(團體)的生活,最關鍵的一節經文。這裡不多講,只強調其中最重要的「將身體獻上」,亦即要實現召會,就是基督身體的生活,需要我們的全人。因此,本章說到我們的身體,(羅十二1)我們的魂,(2)以及我們的靈。(11)為著基督的身體,我們的身體必須獻給神,這是我們合理的(聰慧的,合邏輯的)事奉(在敬拜中事奉神)。注意,這裡的事奉,絕不是我們平常所想像、認為的事奉(如禱告、唱詩、聚會、福音、開展等外在的行動),而是後續經文(至少1~8節,其實不只,應該是新約經綸,甚至是全本聖經)所啟示之神純全的旨意,且要全體信徒都主觀經歷、享受和實行。
接著是第二節,論到魂由心思代表,「藉著心思的更新而變化,叫你們驗證何為神那美好、可喜悅、並純全的旨意。」(羅十二2)這節把中心轉向個人的魂,特別是其所代表的心思,需要更新而變化。由下文可看出,眾肢體(個人),逐步轉向團體的一個身體,是由肢體生機構成的。我們將身體獻上以後,還需要心思的「更新」。這心思的更新,是我們魂變化的基礎,是我們的心思置於靈(八6)的結果。我們的心思是我們魂主要的部分,我們的心思既被更新,與心思同作魂其他部分的意志與情感,也自然隨著更新。更新的意思是有新的素質加到我們裡面,因而產生新陳代謝的變化,使我們適合基督身體的建造,就是召會生活的實行。十二至十六章內一切的美德及得勝,也都是這變化的結果。「變化」是神工作內在、新陳代謝的過程,為將神的生命和性情,擴展到我們全人,特別到我們的魂裡面,將基督和祂的豐富,帶進我們全人各部分,作我們新的元素,而把我們老舊、天然的元素逐漸排除。結果,我們就變化成祂的形像,(林後三18)就是模成神長子的形像,作祂的許多弟兄,(羅八29)適合祂身體的建造。「驗證」即察看並分辨。基於身體的奉獻,與心思的變化,我們會察看、分辨並驗證,神的旨意乃是要為基督得著一個身體,作祂的豐滿和彰顯。在本章,神的「旨意」是要我們這些在前十一章裡,蒙神揀選、呼召、救贖、稱義、聖別、並模成以得榮的人,互相作肢體,而過基督身體的生活。(3~5)基督的身體,是神聖啟示的頂點。這身體的生活,乃是我們獻上身體、更新心思、以及前面各章裡,生命一切實行的結果和目標。
第三節,「我藉著所賜給我的恩典,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乃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度量,看得清明適度。」(羅十二3)是我們真實過團體的召會生活的入門、頭一步,也就是「看」,直譯(用更新的魂)想,意即估量。要有正當的召會生活,首先要拆毀的,就是對自己的高估,叫我們能「看得清明適度」。這要讓基督的生命吞滅我們裡面一切消極的元素,使我們的心思得以更新,照著“神分給我們的信心”,就是神傳輸到我們裡面祂的元素,估量自己。因為,「神敵擋狂傲的人,賜恩(恩典)給謙卑的人。」(雅四6,彼前五5)這裡的「狂傲」和「謙卑」都是指對神說的。我們是基督身體的肢體。
第四節是為著解釋前節或進一步啟示基督的身體和祂的肢體,「正如我們一個身體上有好些肢體,但肢體不都有一樣的功用;」(羅十二4)這裡的「功用」是為著基督身體的事奉。(1)這需要生命,就是為著神聖彰顯的神聖生命。我們進入身體,必須先認識自己是身體上的一個肢體,且各肢體不都有一樣的功用,不必要求別人和自己有相同的功用;但自己必須盡自己的生機功用(如耳聽、眼看、……),才有身體的實際。
然後,進入基督的身體,即召會(弗一23)的第五節,「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是一個身體,並且各個互相作肢體,也是如此。」(5)我們「在基督裡是一個身體」,與祂有生機的聯結,使我們在生命裡與祂是一,也與祂身體所有的肢體是一。祂的身體,不是一個組織或社團,乃是一個生機體,是我們和祂在生命裡的聯結所產生的。神救恩的目的,是要在千萬聖徒裡面,得著基督的繁殖,使他們成為祂身體的肢體,不是成為分開而完整的個別單位,乃是成為活的,有功用的,配搭一起,整體的許多部分。這許多部分雖然有不同的功用,卻不是彼此分離的,乃是「各個互相作肢體」。每個肢體都在生機上,聯於所有別的肢體,每一肢體也都需要所有其他肢體的功用。所有的肢體,必須配搭一起,實行本章所啟示的身體生活。
雖然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肉身的身體,但對基督身體的異象卻很陌生,所以保羅接續講到恩典和恩賜的應用,「照著所賜給我們的恩典,我們得了不同的恩賜:或申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申言;或服事,就當忠於服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忠於教導;或作勸勉的,就當忠於勸勉;分授的,就當單純;帶領的,就當殷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樂意。」(6~8)六節的「恩典」(生命)和「恩賜」(工作)是成對的,不過恩典在前,恩賜跟在後。(次序若相反,會造成召會的大難處)恩典是神在子基督裡作我們的享受,而恩賜乃是照著所賜給我們的恩典而得的,是我們經歷基督恩典的結果。這恩典乃是神在基督裡,作神聖的素質,進到我們裡面作生命,成了我們的享受。這恩典進到我們裡面的時候,也帶來屬靈技能與才幹的元素,隨著生命在我們裡面的增長,發展成為生命的恩賜,使我們可以在基督的身體裡盡功用、事奉神。這裡生命的恩賜,不同於以弗所四章八節所說的恩賜,那是指有恩賜的人,由基督升天的時候,為著祂身體的建造,所賜給祂身體的。這生命的恩賜,也不同於林前十二與十四章所說到的神奇恩賜。這生命的恩賜,是藉著生命的長大,和二節所說在生命中的變化,從林前一章七節所說內在、初期的恩賜發展出來的。「申言」乃是在神直接的啟示下為神說話,並說出神。在申言裡,有時也有預言,但並非這裡所說申言的主要方面。申言帶進神的啟示,為著建造召會,就是基督的身體。(林前十四4)申言、教導(羅十二7)和勸勉(8),三者是彼此關聯、互相配合的。申言者講說他從神直接的啟示所領受的;教導的並沒有直接的啟示,乃是根據申言者所說的教導人;勸勉的乃是照著神啟示下直接的話,並照著這啟示的話而有的教導勸勉人。這三種說話都是為著建造身體,將生命的供應,供應給眾聖徒,使他們可以藉著神的話,生長在一起。七節的「服事」指地方召會中執事和女執事的服事。(十六1,提前三8~13,腓一1)八節的「分授」指分授以供應召會中的缺乏者,並顧到召會實際需要的人。「帶領的」指召會中帶領的弟兄們。帶領者所需要的頭一個品質,乃是殷勤。「憐憫人的」指藉著同情與幫助而憐憫人。這不是天然的慷慨,乃是藉著變化而形成的品質。
結束本文前,我想題醒大家,包括我自己,羅馬十二章前八節經文都不是客觀的道理,而是主觀可經歷、享受並實行的真理;從全人奉獻開始,操練靈充滿到魂(「器皿帶著油」,太二五4註1),尤其是心思更新而變化,而能驗證神純全的旨意,好進一步,藉著神賜給我們的恩典,得了不同的恩賜,各人都盡肢體的功用,最終達成神的旨意-藉召會生活真實地彰顯和榮耀基督。
(董傳義)
上一篇|下一篇|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