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馬利亞是我們的好榜樣
〔讀經心得 113〕
主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可以說是一位「奇女子」,她身上有一個特質-熟識神的話(舊約)。這一點可以從她對親戚以利沙伯(施浸約翰的母親)說的話,不難看得出來(路一46~55),對當時代的女子而言,這是極其難而可貴的。再從她詩意的讚美,引用了許多舊約的話,指明她是敬虔的女子,有資格作救主成為肉體的憑藉;並且指明耶穌要長在一個對神的聖言滿了認識的家中。(46註1)我們除了對馬利亞的記憶力、背誦經文的本事佩服外,還想進一步從聖經的記載中知道,她是如何成為如此的人。
這段馬利亞詩意的讚美(46~55),引用了許多舊約的話,指明她是敬虔的女子,有資格作救主成為肉體的憑藉,並且指明耶穌要長在一個對神的聖言滿了認識和愛慕的家中。馬利亞在讚美中尊主為大,是基於她經歷神藉永存的憐憫作了她的救主,(47~50)以及她觀察到別人經歷了神憐憫、信實的作為。(51~55)她的讚美,就內容和標準說,像一些舊約的詩篇。然而,她沒有說到關於基督的事,不像以利沙伯藉聖靈祝福,(41~43)以及撒迦利亞藉聖靈申言(67~71,76~79)時所說的。
我們注意到,在路加福音一、二章的經文中,馬利亞有一個特點,她對自己不懂或不瞭解的話,會認真地「反覆思想」。一次是在一章二十九節,對天使講的話(28);另一次是在二章十九節,對牧人說的話(二17,18)。不過,仔細比較這兩處經文,其中的用字很有講究,具有屬靈含意。首先,這兩節使用的「話」或(中譯為)「事」兩個字原文不同,前一節是「婁格斯」,後一節卻用「雷瑪」,顯然這跟「說者」無關,因為原來都是天使講的「話」(一28,二10)。前者是「婁格斯」(一29),後者是「雷瑪」(二17)。但跟「聽者」馬利亞有關,因為她聽話時使用的器官有所不同。她先用「魂」,聽「婁格斯」;後用「靈」,聽「雷瑪」。這是很有屬靈意義的。其次,兩處中文雖都譯作「反覆思想」的字,原文用不同的字,二者字義稍有差異,雖然都有考慮、沈思或思索的意思,但後者還加上商量、討論的含意。當然這不是指與別人討論、商量,而是在她靈裡與神交通。所以此處用雷瑪(用靈與神交談),不用婁格斯。
後來,當耶穌十二歲的時候,他們按著節期的規矩上(耶路撒冷)去,發生了一些事(42~49)。「祂所說的這話(雷瑪),他們並不領悟。祂就同他們下去,回到拿撒勒,並且服從他們。祂母親把這一切的事(雷瑪),都謹慎的存在心裡。」(50,51)這段話明顯表示,馬利亞與一般人不同,她雖然也不領悟,卻將耶穌所講的話與所作的事,都謹慎的存在心裡。這裡的「事」,原文與「話」乃是同字-雷瑪。馬利亞的「魂」雖不領悟,但她的「靈」卻相信-接受,將它們儲存在自己心裡,尤其是記憶存放在自己的魂(器皿)裡,證明她是「精明的童女」(太二五1~13)。因為,話(雷瑪)經過人的靈,進入人的魂(或心)裡,就變成靈(即油)。所以,我們可以從馬利亞身上學習,如何對付不瞭解、不領悟神(或天使)的話:先「反覆思想」(路一29),再「存在心裡,反覆思想」(二19),然後還要「謹慎的存在心裡。」(51)
最後,我們看馬利要如何扶持、服從她的兒子-耶穌(約二1~11)。在婚筵裡,她對祂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對她說,婦人,我與你何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3,4)這裡最末一句話,直譯,這與我與你有什麼相干?(希伯來成語)主說這話表面看,祂不順從祂的母親、不夠孝敬自己的母親。但馬利亞卻沒有不高興、更沒發脾氣,卻「對僕人說,祂告訴你們什麼,你們就作什麼。」(5)這明顯含示,她了解、認識自己的兒子,知道祂正在依照父神的意思和時程服事人。實在是了不起,馬利亞不只認識聖經神的話,更真實順服、聽命於主耶穌。
結束前,再插入一段關於使徒彼得的經歷,好加強我們對主的話反覆思想的重要。彼得看見一器皿,像一塊大布縋在地上的異象(徒十11),他「正在極其困惑,不知所看見的異象是什麼意思,……還反覆思想那異象的時候,那靈對他說,看哪,有三個人來找你,」(17,19)。顯然,看見異象有時還需要「反覆思想」來配合,也就是運用更新變化的魂,那靈才能對他說話。這是服事主和召會常遇見的事,我們一定要抓住機會,明白異象或主的話(雷瑪)的真正意思和啟示。阿利路亞!
(董傳義)
上一篇|下一篇|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