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同得福音的好處

〔得救見證 48〕

 我(炳焜)是在隔代教養的家庭下長大的孩子,在我的印象中家裡主要經濟收入來自阿嬤,她雖然只是個清潔工,但阿嬤精明且勤儉持家,獨力養大了我與弟弟,讓我們衣食無缺,(阿嬤在我讀研究所時過世)。這樣的成長背景,造就了我不倚靠他人的個性,習慣自己獨立規劃事情,包括我自己的人生。

 2010年退伍後來到新竹工作,當時有同事是基督徒,當他向我分享聖經時,我還曾經嘲笑過他所說的,因為我並不覺得我需要這個信仰。那時我邊工作邊補習準備國家考試,原本以為按照自己的計劃,每天下班後就是讀書,雖然累但讀起來是開心的,因為一切都在計畫中。不久,我接到一通電話,姑姑告訴我,因為她有三個小孩要養,房貸繳不出來,希望我能替他們的房子做二胎貸款,一面我心想親戚一場我不想讓他們失望,一面又覺得實在超出我的能力,這件事情使我有時間也讀不下書,始終感覺苦悶,不知如何回應?

 正巧那位基督徒同事離職後,週末從台北回到新竹老家,他邀請我參加基督徒的聚會。如果是之前我絕對不會去,因為覺得去聚會很浪費時間,不如把握時間拿來讀書或是休息。只因為遇到環境,我才能放下心中的隔閡來親近神。以賽亞書上說「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火把,祂不吹滅;」在漫長預備工作轉換的過程中,發現自己能決定的事情太少,我就如被工作、主管、生活壓到受傷的蘆葦,又像兩頭燃燒的火把,即將燃燒殆盡。經過聚會與讀經,瞭解了主耶穌是一位顧念人的神,祂是信實的,必成為我的幫助;雖然我當下看不到外面的環境的改變,但是我知道有主耶穌我就有平安,沒有什麼好憂愁的。

 當月在一場福音聚會會後,弟兄對我說:炳焜上來受浸。我其實當下有點掙扎,覺得好像太快!我轉向我同事,希望他說些緩頰的話,讓我有時間再考慮考慮,但他看著我堅定說:「受浸這件事情我沒辦法幫你做決定,你必須自己決定。」我就想,以後我把我的人生交給主耶穌,由主耶穌來做我人生的決定吧!所以在那個當下我就受浸成為基督徒了。

 接下來的召會生活中除了每週主日聚會與小排聚會外,弟兄也很有負擔,一開始就和我約好在每週四晚上10點一起讀經禱告;果然時間一到,弟兄不論是否值班或還在外面,總是會用電話陪我讀經禱告,連續近2年不曾中斷陪伴和牧養;是弟兄裡面從神來的愛,使我學會藉著禱告將各樣重擔卸給神。弟兄們真是比我的家人對我還親,關心我、牧養我,把忙碌的我帶進這個大家庭中,一同聚會,一同過生活。


 我(雅慧)家住台東,爸媽的工作是水泥小包,在上大學之前因為知道爸媽工作辛苦,會希望自己多體貼他們一點,但立志為善由得我,行出來卻由不得我 ── 時常頂嘴甚或吵架。家裡氣氛大概就是處於雖然愛彼此,卻又經常吵架。

 大學來到新竹,新生訓練時,主安排了一位很愛主的基督徒坐在我附近,她一知道我是從台東來的,就說,那妳不是很久才能回家?我就馬上哭了出來,有一種在外地孤單徬徨時被講出心聲,被關心到的感覺。開學頭三天,這位同學都約我下課後去福音聚會,對我來說是人生第一次聽到關於主耶穌的事,還有主耶穌與我的關係。第三天時,講到這個救恩是以家為單位,在聖經中提到得救都是整個家,那時我的良心被摸著,有多少次的吵架都是因為我忍不住頂嘴。我希望能把這種來聚會的溫馨感覺帶回家!也許我就是家中那個第一個得救的人!當天,我就決定受浸接受主的生命。那時,我覺得我的世界是何等的亮!受浸之後我每週與姊妹們有穩定的晨興、小排、主日聚會。

 其實,並不是受浸後所有問題都會自動解決;反而,因為受浸我更常被家人唸或是責備,受浸後我可以到主面前哭,受浸以前都覺得是別人錯,受浸後反而會自責已經有主的生命我怎麼還會回嘴?但主是用祂的生命在我裡面變化我。有一個暑假,我想留在新竹,在召會聚會與服事,只要不回家就不會吵架了!主真的很愛我,我自己不知道的光景,祂都知道。在那次的兒童成長園,我看到一位家長認真的向著自己的小孩比手畫腳跳著「金銀財寶我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妳,我奉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我在台下瞬間飆淚,好像主在對我說話,我沒有任何財寶我只有主耶穌,但我連我的主耶穌都無法給我的家人。向主認罪後,隔天我就趕緊回家,那時覺得家人好親近。

 我畢業後參加召會辦的全時間訓練一年,在訓練中每週都會有一天為家人得救禱告,在那一年下半年,爸爸因為職業傷害,椎間盤凸出,腰都直不起來,必須動手術開刀。訓練同伴聯繫了在同一家醫院的醫生弟兄前來看望爸爸,爸爸儘管因為傳統的束縛,原本是排斥福音,甚至我在他面前都不能講主耶穌。但因著身體的軟弱,人生第一次全身麻醉動手術,心中難免害怕,又因著對醫生的尊敬和景仰,在醫生弟兄的看望中他第一次開口向主耶穌禱告。在這次的看望和禱告後,爸爸就對福音軟化了,我能容易的對他講,也能帶他參加愛筵、相調,或福音聚會。兩年後,他就在一次相調中受浸得救了,感謝主!主愛我,也愛我的家人。我還要繼續為媽媽和姊姊禱告,希望今天在場的朋友也將這福音帶給自己的家人!

(張炳焜、張施雅慧)

上一篇下一篇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