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生命讀經 5-2
| 〔二〕 | 目錄 |
三、地點 ── 在雲裡來到空中 主隱密來臨的地點乃是在雲裡來到空中。(啟十1,帖前四17。)雲與主的再來有關;基督曾駕雲升天,祂要同樣的回到地上來。(徒一9,11,太二六64,啟十四14。)在馬太二十六章六十四節,主耶穌對大祭司說,「從此以後你們要看見人子,坐在那大能者的右邊,駕著天上的雲而來。」連主在雲裡回來這件事也有兩面:第一,主要在雲中來,指祂被雲隱蔽;其次,祂要駕雲而來。當祂在雲中來時,乃是來到空中,不是來到地上。啟示錄十章一節啟示,主要披著雲彩,從天降下,指明祂是被包在雲中。不要以為祂會從諸天之上突然降到地上。現今基督是在三層天的寶座上,等適當的時候到了,父就差祂從諸天之上的寶座,到空中的雲間。 我們在以後的信息要看見,祂離開諸天之上的寶座前,有些得勝者已經被提到寶座那裡了。啟示錄十二章顯示,男孩子要被提,不是提到空中,乃是提到神的寶座。這指明有些得勝者,甚至在主耶穌隱密來臨的時間之前就被提了。在啟示錄十四章,我們看見在諸天上的錫安山上那些初熟的果子。諸天之上的錫安山,是神所在的三層天,不是在空中。初熟的果子在諸天上的錫安山上,證明有些早期的得勝者,在基督隱密來臨以前,就被提到三層天上了。這些早期的得勝者被提以後,基督就隱密的在雲裡從寶座降臨到空中。 主耶穌到了空中,要作許多事,主要的是提取所有尚未被提的信徒。基督在雲裡來到空中後,有許多聖徒還未被提。因此,祂在空中的時候,就要提接那些必須經過大災難的基督徒。帖前四章十七節說,那些活著還存留的人,必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會。然後,基督就要在空中設立祂的審判臺。這個審判不是對罪人,乃是對所有得救的人,並且這不是判定得救或沉淪,乃是定規得獎賞或受懲罰。施行過這個審判以後,有些聖徒會被揀選得賞賜。 按照聖經,神在我們身上有兩種揀選:第一,祂在創立世界以前,在已過的永遠就揀選了我們;(弗一4;)第二,主來到空中,把所有聖徒提接到空中之後,就有第二次的揀選。第一次在已過永遠的揀選,是為著救恩;第二次在空中基督審判臺前的揀選,乃是為著賞罰。我們都已經蒙揀選得了救恩,但是我們能不能得賞賜,乃在於基督審判臺前第二次的揀選。那些已經得救但不通過這審判的人,要被擺在某個地方受懲罰。然後基督要帶著那些得賞賜的聖徒,作為祂的軍隊來到地上。那時,祂就不再在雲裡,而是駕在雲上。因此,主的來臨最少有兩個步驟。第一步,基督要離開諸天之上的寶座,包藏在雲裡降到空中,並且在那裡停留一段時間。然後第二步,祂要駕在雲上從空中來到地上。這就是祂再來的第二方面。 四、是儆醒信徒的獎賞 基督隱密的來臨,乃是儆醒信徒的獎賞。(啟二28,太二四42,44。)啟示錄二章二十八節說,基督要如晨星出現;瑪拉基四章二節啟示說,祂要出現如日頭。晨星出現和日頭出現大不相同。你若要看見晨星出現,就要在大清早起床;你若貪睡,就必定失去機會。然而,無論你起床多遲,還會看到陽光。你盼望遇到基督作晨星,還是作太陽?晨星的出現是隱密的,但日頭的出現是公開的。主曾應許說,我們若儆醒等候祂的來臨,祂就要如晨星向我們顯現。這是一個賞賜的應許。但我們若是鬆懶,就必會錯過晨星。 不要以為基督的再來是那麼簡單,不過是離開寶座,立刻直接到了地上。祂要在空中停留一段時間。那些早期的得勝者,要在第六印以前被提;第六印乃是那要來的三年半大災難的起頭和警告。沒有一個人能知道,什麼時候基督才離開諸天之上的寶座,降臨到空中;不過這應該約在大災難之前。基督降臨到空中,和祂從空中降臨到地上之間,相隔了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祂要完成提接聖徒,並且對他們施行審判,以揀選一班得勝者,作祂的軍隊,與敵基督的軍隊爭戰。 貳、公開的一面 一、為地上的眾支派所看見 我們看過,在基督再來隱密的一面中,祂要像賊一樣來到;但是在公開的一面,祂要帶著能力和大榮耀來臨,為地上的眾支派所看見。(啟一7,太二四27,30。)啟示錄一章七節說,「看哪,祂駕雲降臨,眾目要看見祂,連刺祂的人也要看見祂;地上的眾支派都要因祂捶胸哀哭。是的,阿們。」主的顯現要像閃電一樣,從東到西,劃過天空。這種光景,和祂像賊一樣隱密的來臨,有何等的不同! 啟示錄一章七節說到「地上的眾支派。」這裡的「地」一辭,給繙譯聖經的人很多麻煩,因為不確定是指那地還是全地。有些譯本說是那地,另一些則說全地。經過許多的研究後,我的結論是這辭在這裡該指那地,就是指聖地。聖地上的眾支派要看見祂。這個說法是根據撒迦利亞十二章十至十四節,那裡說他們要仰望祂,就是他們所紮的,並且那地必為祂哀哭。啟示錄一章七節所題到的眾支派,就是指那些曾扎過祂的支派。啟示錄一章七節必定根據撒迦利亞十二章。照著撒迦利亞十二章,眾支派不是指全地的萬國,乃是指聖地上的十二個支派。根據這一點,我們可以說啟示錄一章七節中的眾支派,是指聖地上的十二支派。當主顯現如同閃電,帶著能力和大榮耀來臨時,所有在聖地上的人都要看見;十二支派要舉目看祂,並且哀哭。 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