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二、八大組姊妹聚會見證 1

〔交通報導 297〕

 我於去年8月受浸得救。我之所以開始接觸福音,是因為女兒羽喬小一、二時的同學江信鋐邀約她參與兒童排,第一次受邀時,因為不知什麼是「兒童排」,且收到的地址不明確,因此就一直沒成行;直到羽喬手受傷後一個月,石膏拆除後,再次受到邀約,我們一家就參與了明育弟兄家的兒童排。

 還記得當時唱的第一首兒童詩歌是「有一位好朋友未見過」,歌詞內容提到「有一位好朋友未見過,卻在我心中常摸著,不斷的提說祂愛我,耶穌是我最好朋友」。在一起唱和時,心裡就有個想法,覺得我們一家對於兒童排裡的小孩及家長而言,也是未見過的朋友,且常被他們在心中摸著,因著孩子間這樣的相互關懷,我們家才會來到了這裡,在一遍遍的唱和過程中,自己的內心被這股暖流漫過,真切感受到大家溫暖的關心和愛,使我在當天的聚會中不禁流下眼淚。

 當天還背了一段經節:「敗壞的話一句都不可出口,只要按需要說建造人的好話,好將恩典供給聽見的人。」(以弗所書四29)。其中「只要按需要說建造人的好話」這句,更是讓我非常摸著。我們都知道要說好話,但「按需要說建造人的好話」,在我認為是需要經過審慎思考、組織後才能說出的,因此,這段經節也常常在心中浮現,提醒自己。

 羽喬手傷恢復的過程並不順利,因為在傷後二個月回診時,醫師告訴我們,手脫臼需要開刀治療,手術方式是截骨矯正、放入骨板固定,再上一個月的石膏,待術後半年還要再開刀取出骨板。自此,我的一顆心就七上八下,既擔心手術風險、又擔心這個手術後的恢復等待期,可能會擔誤到她一心想考民富舞蹈班的期望。而且更讓我煩心的是,要如何和孩子說明,使她在獨自進手術房時不那麼害怕?以及相關事務的安排。在煩惱了近一週後,想到在她手術前還有一次兒童排,於我把這件事告訴怡君姊妹,想請她幫忙,是否可藉兒童排的禱告、故事分享等環節,來引導羽喬,讓她在面對隔週二的手術時,可以降低恐懼心情。

 沒想到,怡君姊妹回我說,兒童排裡有位小朋友也曾有需要全身麻醉、獨自進手術房的經驗可以分享。聽完後,心中就卸下了一半的重擔,相信在兒童排孩子們的相互交流、經歷分享中,必能給予女兒更多的信心及勇氣。也因先生工作性質的緣故,在羽喬手術住院期間,大多是由我獨自照護。現在回想當時照護的心情真是十分煎熬,手術的時間比預期多了2~3小時,就連住院期間也比預期多了2天。感謝明蓮姊妹手術當天早上前來陪伴打氣,一路陪到中午小孩要進手術房時才離開;術後住院期間,明育弟兄、怡君姊妹也撥冗來看望,讓我得以稍微放鬆。當時我就感受到,主耶穌真是愛我的,預知我們的需要,提前帶我們進入兒童排,在我和孩子遇到困難時,能得著弟兄姊妹的扶持與加強。

 除了每週五的兒童排,我們也受邀參與了召會名人堂的相調、日本聖徒來訪的聚會、福音聚會、姊妹聚會及2024年三天二夜的親子園活動。羽喬第二次的手術入院準備日期,適巧安排在親子園結束隔天,那時我們帶著在親子園中被充滿的正能量入院,一切都非常順利,且心境上和第一次手術時完全不同。這次我可以獨自送小孩進手術房,並心情安定,有信心的等到她手術結束轉恢復室,再回到一般病房;而孩子也是帶著笑容和麻醉師一同進入手術房。術後退麻藥時,也沒有嘔吐,即使一度頭痛不適,但藉著唱親子園學的22首兒童詩歌,轉移孩子注意力後,她也戰勝了的不適感,第三天我們也歡歡喜喜如期出院。

 出院後,又開始了我們每週五的兒童排生活,期間姊妹們也是有鼓勵我受浸,但自己覺得似乎沒有特別一定要受浸的理由,也就一直未正視它。直到2024年8月底兒童排聚會後的家長交通時間,聽到明蓮姊妹提到「用錯器官思考,應用靈思考...」等話後,我似乎就領悟到了,因此就決定受浸,並在兒童排小朋友及家長(明育弟兄、怡君姊妹、明蓮姊妹)的圍繞下受浸得救,當下讓我再次感受到聖徒們在主裡的愛與相互關懷。

 受浸後,開始了每天早上3~5分鐘與怡君姊妹一起的讀經生活。剛開始時,非常不習慣讀經前的禱告,幾乎只是跟隨著怡君姊妹的內容複誦,且讀經時也只是將它當成一份工作,讀完就結束了,當時每天通話時間大概就2~3分鐘。如此持續的過了一、二個月後,某天早上我因先生在處理小孩事務不夠細心,一股怒氣正想唸叨他時,適巧與怡君姊妹的讀經時間到了,就先將怒氣壓下,想說待通話結束再說,結果那天讀到經節:「再者,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的刺,卻不想到自己眼中的梁木?」(馬太福音七3),驚覺這不就是在提醒我嗎?怎麼只看到我弟中眼中的刺,卻不想到自己眼中的梁木?讀經前的怒氣,也因著這話消散了,然後就平心靜氣帶著自省的心上班去。後來,因孩子在小三、四主日回來分享,她們那天有學禱讀,覺得很有趣,我和怡君姊妹就也開始嚐試從當天讀的經節選一節來禱讀,如此,除了對於經節有不同的看見外,也更有印象,通話時間也開始拉長。

 之後又有一次,因早上我們臨時有事,就將當天讀經改到其他時間,令我意外的是,我的先生竟來問我,妳們今天怎麼沒有阿們?也因此,我才發現原來他雖然興緻缺缺,但其實在旁邊多多少少都有在聽的。自此我只要到了讀經時間,就會帶著手機到他附近,有時禱告時也會提到他的名字,求主記念他,能夠敞開轉向主。

 其實,當我得知要在姊妹聚會做約10分鐘見證時,第一時間是有些擔心及壓力的,但那天又讀到:「……放心,是我,不要怕。」(馬太福音十四27),當下就覺得,對,不要怕!這是主耶穌吩附我的,我一定可以完成的。

 雖然晨起讀經時間很短,但其實藉由每天一點一點的構成,自己是可以感受到裡面是有變化的,看待任何事務時,也常會有一些經節浮現,成為我即時的供應,使我剛強並儆醒,期許自己要成為「好土」,讓生命的種子在我裡面天天長大。

 以上,是我的晨起讀經蒙恩見證分享,希望大家也能與我一樣,找著同伴一同享受晨晨興復興的生活。

(徐瑋琦)

上一篇下一篇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