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書生命讀經 52-1

〔四〕 | 目錄 |
在希伯來十二章,有該書的第五個也是最後一個警告。本書的編排很特別,共有五個主要的教訓,每一個教訓帶著一個警告。其中有三個警告是在教訓之後,(三7~四13,十19~39,十二1~29,)其他兩個警告,則插在教訓之內。(二1~4,五11~六20。)十二章全章是一個警告,接在十一章的教訓之後。這個警告告訴我們,要奔跑賽程,不可墜落離開恩典。奔跑賽程需要恩典,而恩典也足夠供我們奔跑賽程。 我們來看不可墜落離開恩典這件事之前,我要多說一點關於奔跑賽程的話。在十章和十二章裡,有三個同義辭。十章二十節,有「又新又活的路」;十二章一節,有「賽程」。我們看過,賽程是指我們所奔跑的道路。若我們只是行走,道路還是道路;若我們開始奔跑,道路就成了賽程。第三個同義辭是路徑。(十二13。)活的路、賽程和路徑,都是指同一件事。我們所走的道路,應該是所奔跑的賽程,而所奔跑的賽程也應該是路徑。不論稱之為賽程、道路、或是路徑,意思都是相同的。 按原文,這裡的道路和賽程都是單數,而路徑卻是複數;或許你會問,為什麼是如此?這就像一條高速公路有許多分段一樣。那許多分段就是許多的路徑。 十章二十節所說的路,是指進入至聖所的路;十二章一節的賽程,是為著達到目標,得著賞賜。十二章十三節給我們看見,這條進入至聖所和通往神目標的高速公路,有許多路徑,而這些路徑必須是直而沒有彎曲的。有些基督徒的腳踝軟弱,若是他們的路不直,就會因腳踝軟弱而跌倒。因此,我們必須把道路修直,使他們不至於脫臼扭傷,反得醫治。 停留在至聖所裡,也就是一直奔跑賽程。根據我們的經歷,每逢我們在心思裡打算妥協一點,我們深處的靈裡就會覺得失去神的同在,而不在至聖所裡。我們接觸神的路,也就立即變成曲而不直。這個彎曲把我們引離至聖所,離開見證的值、隱藏的嗎哪、發芽的杖、和見證的櫃。雖然在開頭的時候,我們離開至聖所只有一點點,後來就發現離開得很遠了。 我們所奔跑的賽程,最終必須是在至聖所裡。我們若只在外院裡奔跑賽程,就太膚淺了。我們必須在至聖所裡奔跑賽程。或許你會想,至聖所那麼小,怎能奔跑賽程。不錯,帳幕裡的至聖所,僅僅是一個長寬高各十肘的立方體。(出二六8,16。)但在聖殿裡,長寬高則各為二十肘。(王上六20。)至終,新耶路撒冷長寬高各有一萬二千斯泰底亞。(啟二一16。)至聖所長寬高的尺寸,不論在帳幕,在聖殿,以及新耶路撒冷,都表徵神那永遠所是的完全。無論從那一個角度看,神都是完全而完整的;並且祂的完整和完全也是永遠無限的。 我們越奔跑,至聖所就越擴大。從帳幕擴大到聖殿,最終擴大到新耶路撒冷。我們開始在帳幕裡奔跑賽程時,不過是十肘。我們再往前跑,就成了聖殿裡的二十肘,然後成了新耶路撒冷裡的一萬二千斯泰底亞。當我們在永世裡奔跑賽程時,就會發現至聖所是永無止境的。這事非常有意義。 至聖所裡的賽程,是永遠跑不完的。我奔跑賽程已經許多年;我越奔跑,至聖所就變得越長、越寬、越高。對青年人來說,他們現在跑的至聖所可能只能有十肘立方。但在他們奔跑了幾年之後,至聖所要變大許多。我們進到永世裡,就會看見整座新耶路撒冷城就是至聖所,長寬高的尺寸都是一樣的。今天,我們一直奔跑的賽程是在至聖所裡,這不間斷之賽程的路徑都必須修直。我們要修直路徑,就需要恩典。我們必須奔跑賽程,不可墜落離開恩典。我們需要恩典,才能奔跑賽程。 壹、神的恩典 現在我們必須問一個重要的問題:恩典是什麼?我年輕時,一些著名的教師曾教導我說,恩典的意思是我們不必作什麼,神為我們作一切。根據這個教訓,我們所作的一切都是行為,不算恩典;惟獨主為我們所作的,才是恩典。譬如,我們不需要為我們的罪作任何事。我們若作了什麼,那就是行為。主耶穌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那就是恩典。你對這個恩典的定義覺得滿意麼?有一個時期我對這個定義覺得滿意;但再思考過聖經中一些經節以後,我就對這定義起了疑問。約翰一章十七節說,恩典是藉著耶穌基督來的;十六節說,「從祂的豐滿裡我們都領受了,而且恩上加恩。」使徒保羅在林前十五章十節說,「然而因著神的恩,我成了我今天這個人,並且神的恩臨到我,不是徒然的;反而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但這不是我,乃是神的恩與我同在。」有一天,我把這一節與加拉太二章二十節作一比較,保羅在那裡說,「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我就明白,恩典乃是神在基督裡分賜到我們裡面,在我們的經歷中作我們的享受。恩典不僅是主為我們所作的工,乃是三一神自己分賜到我們裡面,使我們經歷祂作我們的享受。簡單的說,恩典就是三一之神給我們經歷。 按照新約整個啟示,恩典一點不差的就是神在基督裡分賜到我們裡面,作我們的享受。首先,祂分賜到我們的靈裡;然後,祂擴展到我們裡面的各部分,成了我們的享受。這恩典是藉著基督臨到我們的,(約一14,17,)這恩典乃是基督的恩典,(林後十三14,十二9,)甚至就是基督自己。(加六18,比提後四22。)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