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書生命讀經 51-2

〔二〕 | 目錄 |
肆、管教是為著聖別,結果就是公義 管教是為著聖別,結果就是公義。聖別是內裡的性情,就是神聖生命的性情;公義是外面的行為,就是得了聖別之信徒的行為;這行為是出自內在的性情,結出平安的果子。(十二11,賽三二17。)如果我們裡面不被神聖的性情浸透,我們外面的行為永遠不會有正確的公義。首先,生命之律把神那神聖的性情作到我們裡面。然後,我們外面的行為,就有平安的義果,作為內裡聖別的結果。在我們實際的經歷中,首先是聖別,其次是公義,然後是平安。 希伯來信徒受熱中猶太教者所逼迫。在逼迫的人中,可能有他們的親友,甚至父母、兒女。當他們在逼迫之下,他們想與這些逼迫他們的人和好。但他們這樣作時,忽略了聖別。聖別就是進入至聖所,摸著生命之律,而這生命之律的工作,乃是要用神的聖別性情充滿我們。當我們充滿神的性情,我們自然就有義的結果,這義又帶來真正的平安。很多基督徒也有平安,但不是真平安,而是來自妥協的平安。也許有些希伯來的信徒說,「父親阿,如果你不讓我絕對走在新約的路上,那我可以在第七日同你到聖殿去,而在第八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再參加基督徒的聚會。這樣,我們就能平安相處了。」這是由妥協而來的平安,是從犧牲聖別得來的平安。 我們已經看過,平安乃是義的果子。聖別是內裡的性情,公義是外面的行為。神的管教不僅幫助信徒有分於祂的聖別,也使他們與神與人都是對的,叫他們在這種義的光景裡,享受平安作甘甜的果子,就是平安的義果。 伍、疲倦癱弱的希伯來信徒需要把路徑修直,使瘸子不至脫臼,反得痊癒 希伯來十二章十二至十三節說,「所以你們要把下垂的手,癱弱的膝挺起來;也要為自己的腳把路徑修直了,使瘸子不至脫臼,反得醫治。」基督徒的生活,不是一些理論的道理,供人的心思思考,必須是實行的路徑,給人的腳行走。聖經裡一切健全、健康的道理,都是可行的路徑。這對希伯來書,尤為真確。本書首先將關於基督和祂的新約,那些最高、最健康的道理供應我們;然後根據所指示正確的道理,囑咐我們要奔跑賽程,並要為自己的腳把路徑修直。本書第一段(一1~十18)是說到道理,第二段(十19~十三25)是說到賽程和路徑。 作者在十二章十三節告訴希伯來信徒:「要為自己的腳把路徑修直了,使瘸子不至脫臼,反得醫治。」脫臼也可譯為脫節,扭傷。這裡的上下文含示,徘徊不前的希伯來信徒,應該放棄猶太教一切作法的外表(把路徑修直),這樣,他們這些基督身體的瘸跛肢體(四肢),就不至背道(不至脫臼),反被完全帶回到新約的路上(得醫治)。因此,修直路徑就是放棄猶太教一切作法的外表,不至脫臼就是不至背道,而得醫治就是被完全帶回到新約的路上。 新約的路必須是直而沒有彎曲的。希伯來的信徒,若在安息日仍與他們的親友一同到聖殿去,他們就是使新約的路徑彎彎曲曲。每一次的妥協,都是一個彎曲。我喜歡美國所建的高速公路,又直又平。今天許多基督徒看見了新約的路,也就是主恢復的路。他們雖然知道,在主恢復中的召會生活是正確的路,卻不敢付上全部的代價。他們妥協了,把彎曲帶到主恢復中召會的路上。希伯來的信徒如何把新約的路徑修直?只要放棄一切猶太教的外表。他們必須對親友說,「聖殿是猶太教作法的外表,以後的安息日,我不跟你們去了。」今天有些聖徒看見了召會的路,卻怕人批評,就說,「我們不要那麼極端,引起麻煩。讓我們隨和一點罷。」已過五十年來,神從來沒有稱許這樣的妥協。有人說,「我們的確知道我們是召會,但我們不必這麼說,以免得罪別人。我們是召會就夠了。」這是妥協。你若是羊,就必須說你是羊。你若是鴿子,就必須宣告你是鴿子。我們不可以說,「我是羊,但最好不要說出來。」因著這樣的妥協,許多人在神正直的路上加了一些彎曲。若是宗派不對,我們就應當爽直的說他們不對。在「教會的路」這本書裡,倪柝聲弟兄說,若宗派是錯的,就應當拆毀到底。我們不可以妥協,隔著宗派的牆跟他們拉手;隔牆拉手就是使路徑彎曲。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