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書生命讀經 46-2

〔五〕 | 目錄 |
貳、國度的賞賜 十章三十五節所題的賞賜,乃是國度的賞賜,因為這賞賜不是今世賜給我們,乃是在要來的國度裡賜給我們,作我們的享受。今天在召會生活裡,國度是一個操練。今天在召會生活中,國度乃是一種操練。今天我們在國度的操練上若是忠信,就要在來世得享國度為賞賜;那就是國度的賞賜。 一、憑公義 永遠的救恩是靠著恩典,但國度的賞賜是憑公義。保羅在提後四章八節說,為他存留的不是恩典的冠冕,乃是公義的冠冕,作這賞賜的象徵。因此在同章十八節中,他有確切的把握,知道主必救他進入祂屬天的國。這是根據他的忠信跟隨主和事奉主。主這位「公義的審判者」,將這國度的賞賜賞給保羅,乃是照著祂的公義,而不是照著祂的恩典。 二、按著我們的行為 國度的賞賜乃是按著我們的行為。主耶穌在馬太十六章二十七節說,當祂回來時,祂要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祂在啟示錄二十二章十二節說,「看哪,我必快來!賞罰在我,我要照各人所行的報應他。」我們也看過,林前三章八節說到我們要照自己的勞苦,得自己的賞賜。永遠的救恩與我們的行為無關,但國度的賞賜,卻是完全照我們得救以後憑主生命而有的行為。 三、決定於基督的審判臺 這個賞賜要決定於基督的審判臺。林後五章十節說,「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的審判臺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到應得的報應。」基督的審判臺,要在祂回來時設立。主耶穌要在審判臺,審判所有信祂的人。但未得救的人那時還不會受審判,因為他們要在一千年以後,在白色大寶座前受審判。(啟二十11~15。)在基督審判臺前,要斷定我們該受的報應是什麼─在國度裡享受,或是受某些刑罰。 四、在主回來時賜給我們的 這個賞賜乃是在主回來時賜給我們的。保羅在林前四章五節說,「所以在那時以前,什麼都不要論斷,直等主來,祂要照出暗中的隱情,也要顯明人心的意圖,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裡得著稱讚。」當主回來時,祂要審判一切,並要對祂的每一位信徒給與賞罰。我們必須注重這一節裡的警告。當主回來時,祂要「照出暗中的隱情,也要顯明人心的意圖」。今天我們可以將暗中的隱情和心中的意圖隱藏起來。但在主回來時,這一切都要被帶到光中而顯明出來。那時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照所行的受報應。 五、在要來的國度裡享受 國度的賞賜,乃是在要來的國度裡享受的。馬太二十五章二十一和二十三節都說,「好,良善又忠信的奴僕,你在不多的事上既是忠信的,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根據馬太福音的內容,進來享受主人的快樂,就是進入要來的國度。忠信的奴僕將要在國度裡有分於主人的快樂,作為正面的賞賜。 六、有分於要來安息日的安息 國度的賞賜,也是有分於要來安息日的安息。我們在前面的信息中已經看過,這要來安息日的安息,就是千年國裡基督的快樂和掌權。(來四9,啟二十4,6。)在千年國那裡,我們要有分於基督的快樂,並要與祂一同作王。 七、保羅竭力要得這賞賜 保羅竭力要得這賞賜。他在林前九章二十四至二十七節告訴我們,他奔跑賽程,是要得這賞賜。然後在腓立比三章十三至十四節,他仍然在奔跑賽程。直到他在殉道之前不久,才確實的知道,賞賜已經為他預備,並且有公義的冠冕為他、並為凡愛主顯現的人存留。(提後四7~8。) 八、摩西望斷以至於這賞賜 因為甘願忍受基督的凌辱,摩西要得著國度的賞賜。(來十一26。)他因著在米利巴的失敗,不得進入美地的安息,(民二十12~13,申四21~22,三二50~52,)但他要與基督一同在國度裡。(太十六28~十七3。)作者題起這事,必是要鼓勵他那些因基督的緣故正在忍受逼迫的讀者,跟隨摩西,算為基督所受的凌辱比他們所失去的財物更寶貴,並且望斷以及於那賞賜。 九、在永遠救恩之外另加的 國度的賞賜,是在希伯來五章九節所說永遠救恩之外另加的。永遠的救恩是根據基督永遠的救贖,(九12,)照著神對我們永遠的揀選,白白而永遠賜給我們的。這是永遠穩妥的。然而,我們得著這永遠的救恩之後如何行事為人,乃是一個問題。因此,神按著祂的智慧,在這永遠的救恩之外,加上一個賞罰的應許,來激勵我們,使我們能忠信憑祂而活,為祂工作。 永遠的救恩是藉著信,與我們的行為無關,(弗二8~9,)而國度的賞賜乃是為著我們得救之後的行為(工作)。(林前三8,14。)我們即使得救了,仍有可能因沒有主所稱許的行為(工作),而得不著國度的賞賜。(15。)希伯來的信徒在此受囑咐不要失去國度的賞賜─要來安息日的安息,就是在來世享受基督,並與祂一同作王。 十、與永遠產業的應許不同之應許 國度的賞賜是在希伯來十章三十六節所題的應許,與九章十五節中永遠產業的應許不同。十章三十六節的應許,就是四章九節所說安息日之安息的應許;在那安息裡,我們要在要來的國度裡,與基督一同作王。這應許也是十章三十五節所說的大賞賜,就是三十九節所說的得著魂。這應許的條件就是要我們忍耐,並行神的旨意。九章十五節所應許永遠的產業,是基於基督永遠的救贖,不是基於我們的行為。九章十五節所應許永遠的產業,是藉著基督永遠的救贖;而十章三十六節之應許的大賞賜,(35,)乃是為著我們行完神的旨意。 對希伯來的信徒而言,十章三十六節所說神的旨意就是走新約的路,(19~23,)並留在召會中,(25,)不退縮回到猶太教,(38~39,)倒要忍受猶太教的逼迫。(32~34。)這樣,當主回來時,(37,)他們就要得著所應許的大賞賜。(35。)永遠產業的應許,包括在神永遠的救恩之內。十章三十六節的應許,是給得勝者的賞賜;而永遠的產業,是給所有得著永遠救恩之信徒的。 三十四節說到「更美長存的家業」。這更美長存的家業,就是永遠的產業,(九15,)也就是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存留在諸天之上的基業。(彼前一4。)猶太人在舊約之下,承受屬地的事物為業;但信徒在新約之下,承受屬天的豐富為業。這更美長存的家業,乃是希伯來信徒的一大激勵,使他們能忍受屬地事物的損失。 希伯來十章三十九節說到「退縮以致遭毀壞」。希伯來的信徒退縮回到猶太教,就是退縮以致遭毀壞;這並不是永遠的沉淪,乃是受到活神的刑罰。(29~31。)這裡所說的遭毀壞,就是二十七至三十一節所說的刑罰,要臨到那些離棄新約,回到猶太教,因而踐踏神的兒子,將基督的寶血當作俗物,如同祭牲的血,又褻慢恩典之靈的人。國度的賞賜怎樣是正面的,刑罰也就怎樣是反面的。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