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書生命讀經 44-1

〔四〕 | 目錄 |
在本篇信息中,我們要來看希伯來書中非常鄭重而嚴肅的部分。(十19~39。)該書七、八、九章,和十章的頭十八節,都叫人相當興奮。然而,從十章十九節起,作者題出另一個警告。許多基督徒不明白這個警告所包含的意義。在這篇信息裡,我們要把這件事看得清楚。 這是希伯來書中的第四個警告,要我們前來進入至聖所,不可退縮回到猶太教。我們在九章看見,象徵兩約和兩個時代的兩層帳幕。我們會有一個危險,就是不前來進入第二層帳幕,卻退縮回到第一層帳幕。我們必須離開頭一層帳幕,就是前約和第一個時代,而進入第二層帳幕,就是第二個時代。我們必須前來進入至聖所,進入新約的時代,活在新時代中。作者陳明瞭這些事的完整圖畫之後,就擔心希伯來信徒不肯往前。因此,他給他們一個警告,告訴他們有退縮回到猶太教,不肯向前來到新約的危險。他似乎是說,「希伯來信徒阿,從你們的猶豫不決中向前來罷。若是你們不前來,就會有退縮的危險。」前來與退縮,是一個極強烈的對比。退縮是可怕的事!因為退縮如此可怕,所以我們要非常鄭重的來看這第四個警告。 首先,我要說到「前來」(或,來到……前)這個辭。這辭在希伯來書中用了四次,關乎三件事。四章十六節告訴我們,要來到施恩的寶座前;七章二十五節和十一章六節說,要來到神面前;十章二十二節告訴我們,要前來進入至聖所。十章二十二節的原文並沒有「至聖所」一辭。然而,你若從十九節起,把上下文思考一下,就會看出這一節的意思必定是指前來進入至聖所。欽定英文譯本將「前來」譯為「接近」(draw near),但並沒有告訴我們要接近什麼。經過多方研究,我下斷案說,最好譯為「前來」,而不是像某些譯本譯的「來」、「接近」或「親近」。我們必須前來進入至聖所,來到施恩的寶座前,並來到神自己面前。 神是在施恩的寶座上,而施恩的寶座是在至聖所裡。這就是新約時代的景象。我們無論在何處,都必須前來進入至聖所,來到施恩的寶座,並來到神面前。當我們這樣作,我們就來到新約時代、新經綸、新安排和新行政,神在此並藉此完成祂的定旨。在這新約時代中,神永遠的定旨,惟有藉著祂坐在至聖所裡施恩的寶座上,才得以完成。「前來」不僅是我們得救或得榮耀的問題,更是為著完成神永遠的定旨。我們得救或得榮耀還是小事,神的定旨得以完成才是大事。感謝神,祂把我們包括在這件事之內。我們前來並享受新約,完全是為著祂和祂的定旨。這都是為使祂能得著彰顯,使祂永遠的定旨得以完成。為此就需要四件事:坐在寶座上的神、施恩的寶座、至聖所、和新約時代。這四件事如果缺了任何一項,神都無法完成祂的定旨。這是何等的嚴肅! 不僅異教徒和不信的人離開這四件事很遠,就是那些有舊約的熱中猶太教者,也離得很遠。甚至今天許多基督徒,也離開這四件事很遠。所以才有前來的呼召。感謝神,今天我們有晴朗的天,我們曉得前來的意思,就是前來進入至聖所,來到施恩的寶座前,並來到神面前;這意思也是說,我們必須進到新約的時代。你在那裡?你仍在祭壇那裡,仰望那位頭戴荊棘冠冕者,還是在至聖所裡,摸著施恩的寶座,注視那位頭戴榮耀冠冕者?我們何等需要前來!整卷希伯來書的中心,就是前來;我們都要看見這一點,這是極其重要的。我們一旦看見了,就該永不離開。 壹、頭一層帳幕 ── 聖所,是一個象徵 頭一層帳幕,就是聖所,只是一個象徵,而不是實際。我們已經看過,所有在聖所裡的東西,如陳設餅的桌子和燈臺,都是基督的預表,而不是實際。 貳、第二層帳幕 ── 至聖所,藉新約時代得以實化 第二層帳幕,就是至聖所,是藉著新約時代得以實化。(九3,8,10。)至聖所是一個實際,乃是藉著新約時代得以實化;我們現今是在新約時代中經歷至聖所的實際。在至聖所裡,神的同在,神的榮耀,神與人的相會,神的說話,都是真實的。這些都不是預表,乃是實際,是我們在新約時代所完全實化並經歷的。 參、舊約時代的了結和新約時代的開始 基督的死,了結舊約時代;祂的復活和升天,開始新約時代。在祂的升天裡,祂是「那已經實現之美事的大祭司」。(九11。)現今祂在諸天之上「那更大、更全備的帳幕」裡供職,為著神的經綸執行新約。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