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姊妹聚會見證

〔交通報導 276〕

聚會的緣起

 二大組姊妹們有一個守望禱告的群組,姊妹們在每週一晚上分成A、B兩組在線上,為著大組、小區或是聖徒們有許多的交通和代禱。守望群組的姊妹們是在各小區的核心姊妹,在小區裡都有許多的服事和配搭,我們不僅每週在線上有交通和禱告,一段期間後姊妹們也會來在一起,有實體的相調與交通。

 在一次的交通中,有姊妹提到別的大組都有全大組的姊妹聚會,覺得我們也需要有二大組姊妹的聚會,交通過後姊妹們也有感覺,我們的聚集需要被擴大,而不是只有少數人相調的聚集而已,並且也需要有固定的二大組姊妹相調的聚會,藉著這樣固定的聚集,姊妹們更多的調在一起。經過交通,大家覺得可以由各小區的姊妹輪流擔起聚會的服事,舉凡帶聚會、領詩歌、司琴、招待、攝影、預備餐點等……,讓小區裡的姊妹人人都能盡功用,一起配搭服事。聚會中蒙恩見證的分享,也由各區推舉產生,而不是由少數人或是少數的小區來分享。核心姊妹們就會在小區裡,尋找合適者並鼓勵她們作見證。藉著這樣的交通和實行,於是二大組姊妹聚會就慢慢的成形了。

 核心的姊妹們會在週六上午姊妹聚會結束後的隔天(主日)下午來在一起,為著這次的聚會有一些的交通。首先由主體服事的小區先交通在這次的服事上有什麼蒙恩,提出與姊妹們分享。有小區交通她們一個月前就會來在一起禱告、交通,甚至在姊妹聚會開始前,提早邀約小區的姊妹們一同用餐,在會前就先相調在一起,這很激勵下次服事的小區,也能為著服事有更多的交通、禱告和相調。然後再針對這次聚會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和問題,一同提出交通,尋求解決之道,為著下次的聚會能夠更順利。最後再交通尋求下次聚會的主題和水流,讓下次服事的姊妹們能提前預備。

 很寶貝我們每次的聚集真是又新又活的聚集,我們的聚集不是守著一個時間表,或是固定的流程,而是讓那靈來引導並說話。藉著每次聚會完後,姊妹們來在一起的禱告、交通和尋求,讓我們每次的聚集真是滿了不同的豐富。

(賴蕭淑君)


負擔的尋求與蒙恩

 在一次姊妹聚會後的禱告與交通中,有一位姊妹分享到家中牧養的經歷,當時在場的姊妹們都感同身受,深深摸著牧養的重要,覺得迫切需要藉著在愛中的牧養,將生命供應給家中的弟兄或是孩子。因此,「家中牧養」就成為我們之後一次姊妹聚會的主題。我們乃是學著在禱告、交通中,從姊妹們的短缺與需要,來定出之後的主題,藉此,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

 確立主題後,我們在交通見證、分享的人位時,也因應每位姊妹們家中不同的情形,我們將見證人位分為幼幼、兒童、青少年、青職等不同階段。藉由各個階段姊妹們實際的經歷,激勵與會的姊妹們,讓她們能在面對孩子成長過程許多的為難時,有榜樣及生命的路擺在她們的面前,知道如何倚靠主,以致在生命上長大,並勝過各自的困境。

 前兩天,就是三月八日婦女節,我們又有兩個月一次的姊妹聚會,主題是「家.心開始」,主體服事的小區姊妹們,早早就將會場布置得敞亮、溫馨。一進入會場,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愛是永不止息」的立牌,會中分別有四位姊妹按著年齡的順序由幼至長,作她們如何尋求婚姻、養兒育女,並與弟兄配搭、服事聖徒的過程與見證。她們的分享引發在場姊妹的共鳴,許多人得到啟發、眼睛泛淚,獲益良多。會後,有一位經過姊妹們半年線上餵養、牧養,當天才彼此相見的福音朋友,當下就決定受浸歸主。

 姊妹聚會因著切合姊妹們的需要,這個月已恢復至新冠疫情前的水準,在大組每週主日163人的基數下,有約80位姊妹及朋友參加。求主繼續引導我們往前,讓我們的召會生活生態越來越好,使我們得以聯絡在一起,並結合在一起,叫身體漸漸長大,以致在愛裡把自己建造起來。

(姚馮淑惠)


召會生活中的婚姻生活

學生時期竭力享受主

 我高中得救,在大學時開始過召會生活。當時的聚會是這樣:台南有好幾所大專院校,我們每週三次聚集在成大學生中心,我所處的學校距離成大騎機車需要30分鐘,每週來回對我來說蠻出代價的;並且服事者每早晨5:30左右帶我們晨興,學生時期就是竭力追求主。

召會生活的成全與教導

 我所在的學校有2個小區服事我們,許多都是中壯年的夫妻,他們就成為學生的屬靈父母,我和社區聖徒相處的時候,就觀察他們夫妻之間的互動。同時,在大專特會裡也有婚姻見證分享,召會也有針對畢業學生舉辦有關擇偶的交通,以上種種,促使我羨慕進入婚姻。那時就已經試著把期待的對象特質寫下來。

急切之中,迷失自我

 在台南讀書加上工作,待了8年。在召會裡雖然活躍,卻沒有人為我介紹對象,這的確讓我有些灰心,多少也讓我有些不自信。之後,回到新竹工作,有人追求我,縱使我裡面很清楚不能接受這個感情,而且有多次的不平安,我因著覺得被人喜歡有點得來不易,我就答應這段交往。交往快2年期間,對方只來過一次聚集,我們可以有很多開心的談話、遊玩,就是無法分享主、談信仰;在觀念上,彼此也有相當的歧異。例如:按我的習慣,我不會穿著短褲就外出,但有一次我為了讓他開心,我就穿了短褲。當天我們各騎一輛機車,我全程都用外套蓋住露出的大腿,在加油時,外套突然鬆脫,我很緊張地拉住外套,面露驚慌,我瞥見他的表情,就是很嫌棄,遮什麼遮,只是短褲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我當下很受傷,一面覺得自己怎麼為了討好他要忍受這些,我也懷疑,難道我想要保守自己錯了嗎?這段感情的結果就是分開。

有心喜對象,先引領對方認識主

 結束前段感情後,我只想努力工作、學習喜歡的東西,好好聚會。所以,就算公司裡90%都是男生,我也沒有遐想。勇豪弟兄就是我所在公司的同事,我在離職前沒有跟他說超過10句話,離職前我參加了公司的羽球社團,才有機會和他互動。後來他想約我出門,但那天我要去服事兒童排,我就問他:「不然你來兒童排吧!」沒想到他竟然答應,那次兒童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日裔美籍的弟兄,孩子們都不懂什麼是日裔美籍,剛好勇豪在,就向著孩子們介紹他自己是馬來西亞華人,所以是華裔,但他在馬來西亞出生,所以拿的是馬來西亞的護照,是馬來西亞籍,可以稱他為華裔馬籍。因著參加兒童排,勇豪的心敞開了不少。

 我們互相喜歡,但我告訴他,我的結婚對象必須是基督徒才行,但其實我有些怕我的堅持會失去他,他也有不能受浸的理由,為了這個原因我們溝通很長一段時間,每次都是一邊聊一邊哭,因為我們都很看重這段感情,所以決定給彼此半年的時間,如果他後來沒有受浸,我們就分開。在那之後,凡有我會去的聚會就邀請他,像是主日、青職相調、在捷運站發單張傳福音、兒童服事交通、兒童公園福音、青職特會當會場招待,還有夏季錄影訓練,參加完這些聚集他都沒有退縮,反而更加敞開、信託我們這一班人,最終願意受浸成為基督徒。

 過程中,我謝謝主的保守,也很感謝小區聖徒的扶持,他們沒有對我品頭論足,並且非常樂意接待勇豪,其實我們很明顯就是情侶,但大家沒有戳破,都是用微笑和熱切歡迎勇豪;記得去青職相調,伍姐和黃弟兄就是笑笑的說:「歡迎你來參加」,非常親切沒有壓力,或許這就是二大組召會生活的氛圍吧!

 我喜愛我的婚姻生活!婚姻生活給我充足的安全感、情緒支持、滿足以及幸福感。當我們是學生、單身,還沒進入婚姻之前,要好好竭力過召會生活,有喜歡的對象就擺在身體裡,讓主來顯明。

(陳宋宜儒)


吃喝享受的召會生活

 我得救後不久,就在宜儒姊妹的陪同下開始了線上晨興的生活,3年前瑞華姊妹受浸後,我們就成立群組繼續晨興。後來加入了王淑媚姊妹,然後淑媚又介紹了鄰居羅淑玉女士,就這樣我們彼此成了每日晨興的屬靈同伴,約持續了半年,淑玉非常謙虛客氣而且順服,只要是主的話都非常有胃口,且主動積極,所以晨興約3個月時,我又邀她每週五早上9:30~10:30參加呂師母帶領的讀經,因著呂師母深入淺出的講解,她有更多的摸著和享受。

 宜儒後來因著餵養別的小羊,剩下我們三個人一同追求,由於淑玉(尚未得救)的加入,我突然就升格成了她的母羊。為了每日的晨興,我必須於前一晚先讀過晨興聖言的內容,並查讀職事文摘且畫上重點,第二天我才能用口述的方式分享職事文摘的精闢說明,以便讓她們容易明白當天的晨興內容。其間雖曾有2週因出國且時區不同Wi-Fi不靈,我就請瑞華姊妹接力陪她,以致從未間斷。

 藉著共同追求晨興聖言,去年底221小區的「感恩團聚」本來淑玉應允要來參加,最後因故未能成行,錯過了第一次與她見面的機會。感謝主,這次(3/8)二大組姊妹聚會我再次邀約,她就一口答應,而且還因著在線上聽到我和瑞華討論現場佈置需要排椅子……等,就表明要來幫忙,結果,她不僅一同與我們配搭服事,而且在當天聚會結束後受浸得救!

 以上牧養得人的過程,或許和弟兄姊妹的經歷不太一樣,但這原不是我,是因著主的話吸引她,以及當天姊妹們的見證及召會生活感動她,才能使淑玉姊妹在身體的配搭中蒙恩得救。有了這次餵養牧養的經歷,激勵我對已過或近期接觸的朋友中還沒有聽信福音的,有負擔持續在配搭中餵養她們,繼續結果子。

(江林慧敏)

上一篇下一篇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