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書生命讀經 28-2

〔五〕 目錄

第28篇 照著麥基洗德等次的大祭司和永遠救恩的根源 2

【讀經】

太二六26~27:他們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福了,就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說,你們都喝這個,

來五1-10:凡從人間選取的大祭司,都是被設立替人辦理關於神的事,為要獻上禮物和為著罪的祭物。他能體諒那無知和失迷的,因為他自己也為軟弱所困;3因此,他怎樣為百姓為著罪獻祭,也應當照樣為自己獻祭。這大祭司的尊貴,不是人自取的,乃是人蒙神呼召所得的,像亞倫一樣。這樣,基督也不是自取榮耀作大祭司,乃是那向祂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了你」的,榮耀了祂;就如神在另一處又說,「你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基督在肉身的日子,強烈的哭號,流淚向那能救祂出死的,獻上祈禱和懇求,因祂的虔誠,就蒙了垂聽;祂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祂既得以成全,就對凡順從祂的人,成了永遠救恩的根源,蒙神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稱為大祭司。

【禱讀】

來五5:這樣,基督也不是自取榮耀作大祭司,乃是那向祂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了你」的,榮耀了祂;


參、與麥基洗德相似

祭司職分,在聖經中只有兩種等次─亞倫的等次和麥基洗德的等次。麥基洗德的等次是在亞倫的等次之先。麥基洗德的祭司職分,不是由亞伯拉罕的後裔帶進來的,乃是由亞伯拉罕自己帶進來的。我們曾說過,亞當是受造族類的頭,亞伯拉罕是蒙召族類的頭。亞當失敗了,未能完成神永遠的定旨,因此受造的族類就在亞當帶頭下失敗了,神最終就放棄了受造的族類。到巴別的時候,整個受造族類成了迦勒底之地。從寧錄的時候起,迦勒底就充滿了偶像。拜偶像完全是與神自己敵對的。因為以亞當為首的人類成了偶像之地,甚至全能的神也不可能在人身上再作什麼。神雖然放棄了受造的族類,卻絕不能放棄祂永遠的定旨,祂的定旨還需要人來完成。因此,神照著祂的經綸,把亞伯拉罕從墮落的族類中呼召出來,使他成為蒙召族類的頭。

我們這些蒙神揀選的人,也屬於蒙召的族類。我們都曾是受造的族類,在亞當的作頭之下,同屬「迦勒底」。但我們都從偶像之地出來了。在你得救以前,你在那裡?你乃是在偶像之地。在神眼中,一切東西,不管是道德的、不道德的,合乎倫理的、不合倫理的,好的、壞的,上等的、下等的,都是偶像。讚美主,祂把我們從我們的「迦勒底」呼召出來!羅馬八章二十九至三十節說,神豫知、豫定、並呼召了我們。神的呼召不是一件小事,乃是高超、屬天的事;我們的行事為人,都當與所蒙的呼召相稱。神的呼召比祂的創造更高超、更豐富、更重要。阿利路亞,我們是這蒙召族類的一分子!我們的父亞伯拉罕乃是這族類的頭。那來見蒙召族類之父的祭司體系,不是照著亞倫的等次,乃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麥基洗德帶著餅和酒來迎接亞伯拉罕,亞伯拉罕則將十分之一獻給他。(創十四18~20。)麥基洗德來見亞伯拉罕,原不是來收他的十分之一,乃是要供應他餅和酒。

主耶穌離開門徒的前一個晚上,也是供應他們餅和酒。(太二六26~27。)聖經前後有奇妙的一貫性。麥基洗德供應亞伯拉罕餅和酒,主耶穌也供應門徒餅和酒。我們這些多年在主桌子前享受的人,沒有多少人知道,擘餅是與基督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作祭司有關。聖經第一次題到祭司職分時告訴我們,有一位祭司從至高的神那裡來,用餅和酒供應蒙召族類的父。

我們不知道麥基洗德究竟是從那裡來的。在聖經的記載裡,他無父,無母,無族譜,既無時日之始,也無生命之終。(來七1~3。)他就是這樣來了,又去了。

麥基洗德是撒冷王;撒冷就是耶路撒冷的古址。「撒冷」的意思是平安,「耶路」的意思是根基。因此,耶路撒冷的意思就是平安的根基。在麥基洗德的時候,只有撒冷,還沒有耶路撒冷;只有平安,還沒有平安的根基。聖經第一次說到祭司職分,就說到這位是平安王的奇妙人物。這人的稱呼還有第二面的講究,就是公義王。我們若沒有公義,就無法有平安,因為平安總是從公義來的。在麥基洗德身上,有公義也有平安。他乃是根據這個公義和平安,供應亞伯拉罕餅和酒。我們根據什麼來到主的桌子前?是同情或憐憫麼?不,乃是公義和平安。按照羅馬三、四、五章所說,義已經算給我們,我們也得稱為義了。結果,我們就得享平安。三至四章給我們公義和稱義,五章給我們在公義之下的平安。我們乃是在這公義和平安的根基上,來到主的桌子前享受餅和酒。那位帶來公義和平安的,就是那位供應我們餅和酒的。祂乃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作我們的大祭司。

在主桌子上所用的餅和酒,是什麼意義?主親自這樣說到餅:「這是我的身體,」(太二六26,)也這樣說到酒:「這是我……的血。」(28。)這指明桌上的餅和酒表徵經過過程的神,描繪這位作神具體化身的基督,已經經過了種種的過程,使祂能供應到我們裡面。

我們若要明白聖經中的任何一個項目,就必須來看那個項目的根源,就是在聖經什麼地方第一次題到。這是要守住一個基本原則:第一次題到的事,是以後的原則。希伯來書雖然說到麥基洗德,但我們若要認識他,就需要查考創世記十四章,就是第一次題到麥基洗德和祭司職分的地方。基督徒想到基督是他們的大祭司時,很少回頭去看創世記十四章。希伯來七章乃是將我們指向創世記十四章,那裡說到亞伯拉罕殺敗諸王回來的時候,那公義王和平安王麥基洗德來迎接他。麥基洗德雖然是王,但那時並不是以王的身份而來,乃是以至高神祭司的身份,帶著餅和酒來迎接亞伯拉罕。這事看起來很簡單,沒有什麼令人興奮之處,但意義卻很深遠。在聖經裡,餅是指生命的供應。主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直譯,餅〕,」(約六35,)意思是說,祂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餅,為要賜人生命。在聖經裡,酒表徵血,為著完成救贖,解除我們的乾渴。我們是墮落的人,都在神定罪之下。我們乾渴,因為神公義審判的火在我們裡面焚燒。我們的乾渴既來自神的定罪,世上的水就不能解渴。我們的乾渴,只有生命的汁液才能解除。酒不是水,乃是出自葡萄的生命汁液,葡萄是屬於生命的東西。主耶穌選用酒來表徵祂贖罪的血,說,「你們都喝這個,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太二六27~28。)麥基洗德出來,以餅和酒供應蒙召族類之父亞伯拉罕,表徵基督來把祂自己這位經過過程的神供應給我們。祂經過在十字架上的過程,好成為我們生命的供應,以救贖的酒解除我們在神定罪之下的乾渴。祂是救贖的神,將祂自己分賜到我們裡面,作我們的供應和滿足。

聖經題到亞倫等次祭司的時候,只說他們被選、蒙召,來獻上為著罪的祭物,而沒有說他們要供應人餅和酒。他們主要的是藉著獻上禮物和為著罪的祭物,而事奉神。照著亞倫等次的祭司職分,主要是在消極一面照顧神的百姓。但照著麥基洗德等次的大祭司,作得更多。他不是帶著為罪而獻的祭物到神那裡去,乃是帶著餅和酒從神那裡到我們這裡來。

當逾越節的時候,百姓要抹血,也要吃無酵餅。供應給我們的餅和酒,乃是逾越節的結果。這意思是說,今天我們的大祭司基督,乃是將那出於祂救贖的東西,供應到我們裡面。祂為我們受死,獻上身體,並流出血來。這一切都在祂回到父神面前之先完成了。根據希伯來書,基督獻上自己作獨一為著罪的祭物,就一次永遠的解決了罪的問題。然後祂帶著自己的血,進到諸天之上的至聖所,灑在神面前,因而完成了救贖。就著救贖這一面說,現今基督已不需要再作什麼;祂乃是坐在神的右邊。然而,祂仍需要作我們的大祭司,不是到神那裡去,乃是到我們這裡來。祂來不是要對付我們的罪,乃是供應餅和酒,就是祂自己的表徵;祂經過了死與復活,好使我們得著供應和滿足。這是遠超過救贖的。

今天大部分的基督徒,仍停留在基督作救贖主和救主,為他們流血,為他們獻上祂自己,並為他們的罪成就平息,平息了他們與神之間的關係。但希伯來書比這更往前去,這實在是一本過了河的書。本書所揭示的基督,不再只是一位為著罪獻祭物給神,並為我們的罪流血的救贖主。本書所啟示的基督,乃是在完成了一切之後,非常奧祕的來到我們這裡的一位。祂在我們的靈裡來,並不是來作我們的救贖主,乃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來作我們的大祭司。祂來不是為我們獻上什麼,乃是以祂自己作餅和酒供應我們,作我們日常的供應,並作我們的滿足。許多基督徒非常軟弱,因為他們沒有享受這種供應。他們雖然有希伯來書在手中,也有「大祭司」這個辭在他們的字彙裡,但是他們沒有多少經歷到那位照著麥基洗德等次作大祭司的基督,把祂自己供應到他們裡面。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