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書生命讀經 11-1

〔一〕 目錄

第11篇 聖別人的與被聖別的 1

【讀經】

羅六19:我因你們肉體的軟弱,就照著人的常情說,你們從前怎樣將肢體獻給不潔不法作奴僕,以至於不法,現今也要照樣將肢體獻給義作奴僕,以至於聖別。

羅六22:但現今你們既從罪裡得了釋放,作了神的奴僕,就有聖別的果子,結局就是永遠的生命。

來二11:因那聖別人的,和那些被聖別的,都是出於一;因這緣故,祂稱他們為弟兄,並不以為恥…

【禱讀】

來二11:因那聖別人的,和那些被聖別的,都是出於一;因這緣故,祂稱他們為弟兄,並不以為恥…


在本篇信息中,我們要來看聖別這件事。沒有一卷書講聖別像希伯來書講得這麼多。聖別是絕對要緊的,因為非聖別就不能活在神面前。十二章十四節告訴我們,非聖別沒有人能見主。然而,聖別是極難解釋的。為了要明白聖別是什麼,我們需要稍微看一點基督徒各種學派對聖別講法的背景。聖經中無論舊約或新約,對聖別都有很充分的啟示,但以後這個啟示幾乎丟失了。從改教的時候起,神開始恢復祂一切的真理。神所恢復的第一個真理是因信稱義。你若讀召會近五百年的歷史,就知道神恢復了稱義之後,接著就恢復了聖別。但是聖別並不像稱義恢復得那樣清楚;而稱義雖然恢復得很清楚,但是還不夠完全,只不過恢復了客觀的一面,並沒有恢復主觀的一面。這一點我們曾在羅馬書生命讀經裡看過了。因信稱義恢復之後,接著就恢復了聖別,但恢復得並不全然準確。

我們說不出來誰是第一個被神用來恢復聖別的。但根據恢復的歷史,我們知道在十八世紀,神曾用過一班牛津大學的學生,(其中有衛斯理約翰、衛斯理查理、和懷特腓喬治等人,)這班青年人開始了一個聚會。神藉著新生鐸夫所領導的摩爾維亞弟兄們,給衛斯理約翰很大的幫助,而興起了他。摩爾維亞弟兄們幫助衛斯理約翰清楚得救。當衛斯理約翰被邀請到美國去傳道的時候,他還不清楚自己得救了沒有。他乃是在去美國的途中,在船上遇到了一批摩爾維亞的弟兄們,而在這事上得了幫助。在美國逗留了一些日子後,他返回歐洲並訪問波希米亞,就是新生鐸夫等人開始實行召會生活的地方。在那裡他從弟兄們得到極大的幫助。在他的著作中,曾有一次說到,如果不是為著對英國有負擔,他會終生留在波希米亞。對他來說,那個地方就是神的居所。然而,因著對英國的負擔,他回國了。從歷史上我們得知,衛斯理約翰所帶進的復興曾使英國免去一次革命。我題這一點,乃是要指出衛斯理約翰傳道影響之大。

這些牛津大學的學生,包括衛斯理約翰和懷特腓喬治等人,立了一些規條,用以克制、改良自己的行為。他們用這些規律嚴格的克制自己。衛斯理約翰和其他人謹守這些規律,好過規矩的生活。他們認為這樣的生活是聖別的。這種聖別就是衛斯理派所實行「無罪的完全」。今日拿撒勒人會、神的教會、和神召會等宗派,就是實行這種聖別,與衛斯理派屬同一學派。

到了十九世紀初期,在達祕帶領之下的弟兄們被興起來。他們從聖經裡給我們看見,聖別並不是無罪的完全。他們用馬太二十三章十七節給我們看見,殿如何叫金子成聖。叫金子成聖的乃是殿。他們的教師指出,在市場上的金子雖然沒有罪,卻是不聖別的;只有獻給神並放在聖殿裡的金子,才是聖別的。他們這種論據非常有力,無人能駁倒他們。不僅如此,他們又用馬太二十三章二十節給我們看見,根據主耶穌所說的話,叫祭牲聖別的乃是壇。他們說,在圈中的牛或羊並沒罪,可說相當的完全,但仍然是凡俗的。直等到牛羊在壇上獻給神,那時才成為聖別的。弟兄們在道理上駁倒了聖別是無罪的完全這種說法,並且證明這種說法沒有聖經根據,不過是人對聖別的天然觀念。

這些弟兄們素來以道理辯論著稱,他們又以提前四章四、五兩節指出,食物是因著聖徒的禱告成為聖別。食物在市場上的時候,是凡俗的。食物本身可能沒有毛病,也沒有罪,卻是凡俗的。然而,當這食物放在聖徒的餐桌上,並且經過聖徒的禱告之後,就因著聖徒的禱告成為聖別了。根據這些經節,他們的聖經教師就說,聖別的意思乃是指地位的改變。他們說,聖別完全是地位的問題。譬如,在店舖裡的金子是凡俗的,但被放在聖殿裡就是聖別的,因為金子的地位改變了。照樣,羊在圈裡的時候是凡俗的,但放在壇上就是聖別的。在市場上的食物也是凡俗的,但經過聖徒禱告之後便聖別了。因此,弟兄們在這些經節的亮光中,教導人說聖別是指地位的改變。我們原先的地位是屬世的,一點也不為著神;但是當我們被分別出來歸給神之後,我們的地位改變了,因此我們也就聖別了。

弟兄們的這種教訓是完全正確的。多年前,我們研讀過關於聖別的各種不同學派,就贊同弟兄們的講法。我們看見無罪的完全不是真正的聖別。然而,當我們研讀新約後,就發現聖別(holiness)或得以聖別(sanctification)不僅是地位的問題,也是性質的問題。得以聖別不僅是地位上的更動,也是性質上的改變。根據聖殿叫金子得以聖別,壇叫祭物得以聖別,聖徒的禱告叫食物得以聖別這些經節,毫無疑問,得以聖別有地位一面的講究。但是我們也需要來看羅馬六章所說的得以聖別;按原文,這辭在羅馬六章用過兩次。(19,22。)聖別(holiness)和得以聖別(sanctfication)二者有些不同,因為聖別不包括經歷,而得以聖別卻含有經歷的意思。你若讀羅馬六章,就會看出那裡不是說到地位,乃是說到性質。得以聖別不僅摸著我們的地位,乃是更深入的摸著我們的性質。

希伯來二章也像羅馬六章一樣,說到聖別時,主要的是指神的神聖性情。得以聖別乃是藉著神將祂神聖的性情分賜到我們裡面,而將神的聖別作到我們裡面。所以這裡不是指地位上的得以聖別,乃是指性質上的得以聖別。在這得以聖別的事上,基督這賜生命的靈,正在將神的神聖性情浸透我們這人裡面的每一部分,就是把神的聖別作到我們全人裡面。我們可稱之為性質上的得以聖別。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