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生命讀經 45-2

〔四〕 目錄

第45篇 生命經過死而復活的過程 ── 為著繁增(四) 2

【讀經】

約二十1-10: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還黑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墳墓那裡,看見石頭從墳墓挪開了。她就跑到西門彼得,和耶穌所愛的那另一個門徒那裡,對他們說,有人把主從墳墓裡取了去,我們不知道他們把祂放在那裡。彼得和那另一個門徒就出來,往墳墓那裡去。兩個人同跑,那另一個門徒跑在前頭,比彼得更快,先到了墳墓;低頭往裡看,見細麻布還放著,只是沒有進去。西門彼得隨後也到了,進墳墓裡去,就看見細麻布還放著,又看見耶穌的裹頭巾,沒有和細麻布放在一起,是另在一處捲著。那時,先到墳墓的那另一個門徒也進去,看見就信了。因為他們還不明白經書所說的,就是耶穌必須從死人中復活。於是兩個門徒又回自己的住處去了。

【禱讀】

約二十9-10:因為他們還不明白經書所說的,就是耶穌必須從死人中復活。於是兩個門徒又回自己的住處去了。


通常弟兄們都很客觀,姊妹們都很主觀。按照聖經的原則,男人總是代表客觀的真理,而女人總是代表主觀的經歷。舉例說:亞伯拉罕代表信的道理或信的真理,而撒拉代表順從的經歷。信與真理有關,是客觀的;順從與經歷有關,是主觀的。照樣,彼得和約翰客觀的相信了主復活的事實,馬利亞卻主觀的經歷了這事實。今天許多基督徒從未看見主復活的事實。有些人確實有主復活的啟示,但他們只有啟示,沒有經歷。

在召會生活中,弟兄們總是比姊妹們清楚。他們在真理和事實上相當清楚,但他們不很在意經歷。彼得或許對約翰說,「主無疑已經從死人中復活了。我們不要在這裡浪費時間。我們回去罷!」這兩位帶頭的弟兄雖然回去了,馬利亞那傻姊妹卻仍在那裡哭泣。馬利亞也許說,「誰把主取去了?我要知道祂如今在那裡!」但那兩位弟兄不能幫助她。在召會生活中,弟兄們往往無法幫助姊妹。他們認為她們很傻,就把她們留在原處,自己回家去休息了。他們對羅馬六章很清楚,看見且相信了事實。為什麼姊妹們必須流淚禱告浪費時間?這是每個地方召會的真實光景。所有帶頭的弟兄都是清楚的人,所有的姊妹卻都是哭泣的人。但最終,得著經歷的卻是傻的、哭泣的人。她們不在意真理、事實、甚至信心;她們只在意真正摸著活的主,單單宣告說,「我不在意裹屍布,我只在意主。我要和祂在一起,我要摸著祂。你們告訴我,你們將祂放在那裡?」在禱告聚會中,姊妹們常常這樣禱告。在過去的四十年中,這些又傻又哭的禱告多次惹煩了我。但我們弟兄們必須學習不要責怪或責備姊妹們,我們必須欣賞這事實,我們有這麼多傻的、哭的、尋求的姊妹,因為她們是首先對主復活有真正經歷的人。

主耶穌自己可能無意要遇見祂的門徒。祂是復活的初熟果子,該趁著新鮮的時候將自己獻給父。祂不該在父以外先遇見任何人。但由於那姊妹的懇切和尋求的心,主耶穌不能避開不見她。於是,祂向她顯現。當她想要摸祂時,主似乎說,「不行。你只能看我,不要摸我。我在復活裡的新鮮必須是為著父的。我將復活的新鮮獻給父以後,就要回到你們這裡。那就是你們享受我復活的時候。」我們弟兄必須從姊妹學功課。在許多事例中,我們弟兄只憑信心持守事實,我們不像姊妹那樣得著經歷。

我們若要更多看見主,就必須更多和祂交通。馬利亞看見主,是最好的晨更。在這次晨更裡,她遇見了主,主也遇見了她;她向主禱告,主也對她說話;她與主交通,主也將祂的話和啟示賜給她。我們將看見,主向她啟示:從那時起,門徒就成了祂的弟兄。祂還告訴她:祂要到父那裡去,並且父不僅是祂的父和祂的神,也是他們的父和他們的神。這啟示是由馬利亞帶給弟兄們的。

在那天早上,馬利亞看見了墳墓、兩位天使和主。她起初沒有認出主來,但最終主叫她的名字,她就認出祂來了。主何時來到馬利亞跟前?墳墓既是空的,主就不在那裡;祂既未升到天上,祂也就不在天上。因此,主在離開墳墓以後,升到天上之前,到那裡去了?我相信主就在墳墓附近,但不在墳墓裡面。祂雖在墳墓附近,彼得、約翰和馬利亞起初卻沒有看見祂。至終,主將自己啟示給馬利亞;但即使在祂這樣作以前,祂已經在那裡了。主一直在那裡,馬利亞卻不知道,以為祂被人取去了。我相信甚至當彼得和約翰在那裡時,主也在那裡。他們沒有認出祂來,祂也沒有將自己向他們啟示。你們有沒有想到,主此刻就在我們這裡?只是我們不曉得,主也沒有向我們啟示。

在這章裡,相當明顯的,門徒有三類。馬利亞代表第一類,彼得和約翰代表第二類,懶惰的人代表第三類。懶惰的門徒沒有主復活的啟示,也沒有發現主的復活。彼得和約翰有發現和啟示,卻沒有經歷。馬利亞有發現,有啟示,還有經歷。今天基督徒的情形和這段記載所顯示的一樣。這段記載啟示基督復活這已成就的事實,但要發現祂的復活,仍需我們的尋求;要經歷祂的復活,還要進一步的尋求。換句話說,啟示在於我們的尋求,經歷在於我們進一步的尋求。我們必須先尋求主,才能發現祂的復活;必須更多尋求主,才能經歷祂的復活。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