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二大組姊妹聚會見證:在神慈繩愛索牽引下的生活
〔交通報導 232〕
我自幼在基督徒家庭中長大,一路從兒童班、青少年、大專,目前在醫院從事護理工作。我與尋常的孩子們一樣,沒有比別人剛強,也沒有比同伴屬靈,之所以到現在還活在召會生活中,是因神的憐憫,以及父母與弟兄姊妹在背後多而又多的禱告托住我。
小三的時候,我們家住在光復會所樓上,那時候召會剛開始推福音餐廳,有一位廚師弟兄在仁愛會所把菜煮好,再由配搭的弟兄們把菜送到各個會所。那時候光復會所缺少煮飯的人,於是我爸就跟我商量,希望我放學回家可以幫忙煮飯。起初我是非常不願意的,因為我所有的同學放學都在玩,為什麼我就要回去煮飯。但後來我還是妥協了。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因為沒把電鍋蓋蓋好,導致兩鍋飯都沒有煮熟,就被一位長輩責備,那是我第一次深刻體會到挫折與憤怒。我記得當我爸下班回到家,我就跟他說:「我已經沒有跟我的同學玩了,現在煮飯只是一次沒煮熟,至於對我這麼兇嗎?我再也不煮飯了,要煮就找別人煮。」我爸花時間跟我溝通,同時也提醒我做事要謹慎;不能因為一個挫折就不做了。後來我還是繼續配搭煮飯,從電鍋煮到外面便當店那種大的瓦斯鍋。那段日子,是我第一次學習配搭,也是我第一次學會如何煮飯與面對挫折。
小五的時候,我就進入青少年聚會,原本我和一起長大的同伴在聚會中是年紀最小的,一年後,我升上小六,開始有比我們年紀小的孩子進入青少年聚會。那時候,因著有個小姊妹很害羞,也不認識大家,我媽就請我去邀約那個小姊妹。起初,我是非常不願意的,因為我除了要打電話叫一個我不認識的人起床,還要走到她家樓下接她一起去會所聚會。經過幾次的尷尬與不甘願,我開始想該如何解決這尷尬的局面。後來,我就開始生澀的跟她分享學校有趣的事,順便關心她的生活與學習,她從原本的靜默無聲,到後來會笑著回我幾句,甚至開始主動與我分享她的生活日常,最後我們還建立起晨興、晚禱的生活。這是我第一次學習如何關心人,也感受到有同伴的喜悅。
當我國三升高中時,面臨人生的轉折點:選擇讀普通高中、高職或是五專。當時我的基測沒有考得很理想,對於未來,我不知道將來能做什麼?幸好我這一屆是第一屆也是唯一做了三次性向測驗的一屆,測驗的落點都在醫護、教師或是社工人員,經過與父母的討論與禱告,我最後選擇就讀林口長庚護專。因著長庚五專是強制住校,只有週末能回家,一開始我很不喜樂,尤其是五專一年級時,我因想家哭了整整一學期。感謝主!當我覺得我的情緒快到臨界點的時候,有一天在學生餐廳遇到正在發福音單張的學姊們,就這樣我和弟兄姊妹再次聯絡上,每週二的校園小排我們來在一起唱詩歌、讀聖經並分享生活上的經歷,然後彼此代禱。漸漸的,我不再那麼想家、覺得沒有歸屬感或沒有同伴;因為弟兄姊妹就是我最好的家人與同伴。後來,因著想傳福音給身邊的同學、朋友,我開始邀約朋友週末到我家住,除了帶她們在新竹走走,週六若有福音聚會,就順便帶她們參加。後來我身邊的幾個好朋友都得救了,偶爾也與我一同參加校園排。
到了五專五年級,我又再次面臨了人生的轉捩點:要繼續升學把二技讀完還是先工作,經過與父母的討論以及我自己在主面前的禱告,後來我選擇先到醫院工作,看看自己到底是真的喜歡護理,還是只因為實習覺得有趣。當我出了社會我才真正明白什麼叫做「負責任」,許多事情已經不像以前還是學生的時候,做錯會有老師或學姊幫我善後;做錯了就要自己承擔,遇到問題要自己學著解決與面對。剛踏入社會,懵懂無知,而我又選擇在求學時就很嚮往的急重症屬性的內科加護病房上班,每當壓力大時,我總會不自覺得哼起大本詩歌210首:「我正呼出我的憂愁,在你慈愛的胸臆;吸入你的喜樂、保守,吸入你的甜安息。我是呼出我的愁苦,呼出我罪污;我是吸入,一直吸入,你所有豐富。」生活與職場固然有壓力,但我裡面有主做我的生命,是我可以倚靠的!
在內科加護病房工作一年後,因著大環境的趨勢,我重新回到校園把二技完成。在二技期間,我很感謝主將我擺在台北44會所,使我住進姊妹之家,讓我在這兩年裡學習否認己、操練活在靈中,與弟兄姊妹有敞開的交通;使我懂得珍賞身邊每一位弟兄姊妹。同時,姊妹之家的姊妹們也學習拿起校園小排的負擔,姊妹們各個盡功用,一起預備小排的飯食、詩歌與追求的內容,使得小排每次都充滿豐富的供應與湧流。
畢業後,因著從小就想出國讀書,二技畢業剛好有一個機會投遞簡歷與個人資料,待收到錄取通知,我就決定出國繼續護理研究所的課程。當時,我對澳洲的召會情形毫無頭緒,完全不知道如何與當地的聖徒聯絡。但主的帶領很奇妙,當我在台北讀二技時,服事我們姊妹之家的一對夫婦的侄子正好在澳洲全時間服事,就這樣,我順利的聯絡上澳洲的聖徒。在澳洲2年3個月的日子裡,我就讀的學校坐落在一個小鎮,距離雪梨與布里斯本都需要約6小時的車程,每次想過召會生活,就要抓住學期中的假期,坐火車或是客運到大城市,與聖徒們一起聚會或是外出相調。感謝主!在這過程裡我遇見了一班愛我的姊妹們,還巧遇了一位和我同月同日生的姊妹,我們也成了活力伴。在澳洲完成學業後,經過與父母的討論與個人在主面前的禱告,我決定回到台灣的醫院工作。再次回到加護病房,一待就是六年,去年五月底轉跑道去整合醫學科當專科護理師,到現在又過了半年。
我很感謝父母在我人生每個大小抉擇時,教導我如何為自己的每個選擇負責。他們雖然擔憂,卻不會過度干涉,也尊重我的決定,願意放手讓我去闖。相信他們在背後為我有多而又多的禱告。
其實於我而言,在面對人生每個轉捩點與起伏時,並不容易。而我也沒有大家看到的每天都很喜樂、剛強,也沒有一帆風順。大家看到的只是我表相的生活樣貌而已。我也曾經有一段時間沒有正常過召會生活。當時,一面忙於工作,另一面覺得召會生活沒有什麼享受,總覺得被許多規條束縛著;尤其是當聖徒知道我是兒童班長大的,知道我的父母愛主,就對我有著很高的期待。我變得有壓力、不喜樂,不喜歡談論召會生活,遇到聖徒也變得不太多話。平常我在台北上班,有空都會跟父母打電話閒話家常,就在某一次的閒談中,我提到自己其實沒有規律的聚會,也沒有享受。當下爸媽沒有過問太多,也沒有責怪我,只單純地跟我分享他們自己的經歷與生活中對主話的享受,然後為我禱告跟提醒我兩件事:第一,要學著不要一直看消極的事物,因為愈看消極的,就會愈在下沉的情形裡;第二,不論如何軟弱,也要軟弱在弟兄姊妹中間。後來我漸漸的恢復聚會,也漸漸的重新享受召會生活。在這段時間裡我真的經歷到主毫無條件的愛,祂總是在人生每一個大小轉捩點拉住我的手,像父親一樣領著我一步一步的往前,經過生活中的高低起伏,如同羅馬書八28所說:「還有,我們曉得萬有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
(丁加恩)
上一篇|下一篇|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