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9 週訊刊頭〉下半年召會往前方向(三)活化小排功能(1)

 世界的局勢總是神行動的指標。從疫情的開始,我們就感覺是主要召會生活有所突破:從會轉到人,從大轉到小,並從來轉到去。五月中疫情警戒升至三級,所有實體聚會必須轉到線上,許多聚集被分成更小的單位;外面看似受限制,結果召會主日聚會人數連續四週竟然超過了一千四百位。

 由此可見,更小的單位、更容易的方式、以及更專注的牧養,使召會生活變得更容易進入。固然線上聚會門坎較低,但聖徒們確實在家聚會牧養人的事上,比以往更進步,更靈活了。今年下半年,「從會轉到人,從大轉到小,並從來轉到去」仍是實行上主要的方向,而具體的路,就在於召會生活中小排的實行。

小排的起源及重要性

 分會所、分家、分排的作法,乃是取自於聖經;「分家」是倪弟兄根據行傳二章挨家挨戶的聚會(46節),開始實行的;「排」則是李弟兄進一步根據主耶穌分餅時,叫眾人一排一排的坐下(可六39~40,和合本),而有的帶領。「排」和「家」乃是一個基本單位,有如部隊中「排」。軍隊作戰力要強,排必須強。同樣的,召會應當有一個一個小排作為基本單位;小排作得強,召會就會強。

 「小排乃是召會基層的單位,如同家庭是國家、社會的基本單位一樣。」「盼望大家看見,小排是命脈,是建造召會的基層;沒有小排,召會就無法建造。」「小排乃是繁增的「律」,我們必須看重。」這三段職事的話(註)說出小排的重要性:小排是召會生活的基層,是命脈,也是繁增的律。「生、養、教」,都繫於小排的實行。不僅如此,小排也是召會建造的試金石。因為小排乃是眾聖徒都應該有分的,所以召會若是建造在小排上,即使同工、長老們不在,這個建造仍然穩固,因為召會是建造在小排上,所有的負擔都落實到基層裡了。

活化小排的功能

 檢視我們目前的小排,和職事帶領的仍有一段差距。為著下半年召會的往前,以及疫情鬆緊交替之際,我們極需抓住機會,活化小排的功能來應付召會當前,甚至長遠的需要。實行的原則如下:

 一、人數適合人人盡功用:希伯來十章二十五節說,「不可放棄我們自己的聚集。」小排即是「我們的聚集」,是身體肢體的聚集;因此,小排應是人人盡功用的單位。小排人數多,雖然比較熱鬧,但聖徒盡用功的比例就會下降,聚會也容易變得形式化。所以小排必須以人容易盡功用為考量,人數多了就當增排。

 二、有彈性以應付人的需要:小排維持較少的人數,就是為著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會」,以聚集模式或進度為中心。人的情形是多變的,所以小排需要有彈性顧到人的需要;內容、方式、地點,甚至聚集時間,都應該可以為著人而有調整。

 三、結合福音牧養而持續有新人:聖徒經過一天的工作,靈大多是受壓的,願意來聚會已相當不容易了。久而久之,小排就由幾個相對老練的聖徒維持,安排進度,至終變得形式。可見小排不應該是一個晚上的事;反之,大家平常藉著晨興網、福音、牧養家聚會多有聯絡,彼此扶持靈得加強,才能叫我們在聚集中容易盡功用。有平日的相調,再結合我們一直強調生、養的實行,就會有新人參加,使眾人更積極擺上,小排更活潑,產生一個正面的循環,使主能將得救的人常常家給我們。

 綜上所述,召會生活中實際的交通、禱告、照顧和牧養,都是以排聚會為基本單位。小排不應著重如何聚會,而是應該注重其「生、養、教」的功能,顧到人的需要。盼望我們都接受負擔活化我們的排;不論之後疫情如何發展,聚會方式是線上或實體,召會都能因有健康的基層—小排,持續往前且生生不息。(摘自《同心合意實行神命定之路》,第六篇)

(董牧群)